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育儿百科_育儿知识_

儿童是怎样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

时间:2014-03-30 09:02来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我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儿童要能 理解这些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的 基础。那么,这些逻辑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心理学的研
我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儿童要能 理解这些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的 基础。那么,这些逻辑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儿童在两岁前,就已具备了在动作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是在大约10年以后。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儿童要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抽象的逻辑。这不仅需要将动作内化于头脑中,还要能将这些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自如地加以逆转,即达到一种可逆性。这对儿童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成人讲述他是怎样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确地回答,尽管爬行的动作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需要一边爬行,一边反省自己的动作,将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并在头脑中将这些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才能概括成一个抽象的认识。儿童的抽象逻辑的建构过程就类似于此,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比成人更大。因为在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化的、可逆的运算结构。所以他们的思维具有外化的、动作的特点。而抽象的逻辑思维,则是通过对这些动作的内化而获得的。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我们通常以为,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具体形象对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幼儿的逻辑思维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我们承认幼儿的逻辑思维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但并不是说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头脑中的心理表象发展起来的。虽然心理表象在幼儿的逻辑思维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儿童的逻辑思维并不是表象的产物3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的心理表象几乎完全是静态的表象,而没有动态的表象。
 
这恰恰是因为幼儿还不能将一个动作完整地内化于头脑中,而只能在头脑中保持一些静止的图像。显然,这些静止的图像并不能导致儿童的逻辑思维的产生。况且,我们还会发现,幼儿所反映出的事物表象往往是不精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皮亚杰曾发现,在让幼儿画出一个倾 斜45度的杯子的水面时,他们不是画得和水平面平行,而是和杯底平行。再如,尚未达到数目守恒的幼儿对两排一样多但所占空间悬殊的物体,也容易形成错误的表象。这些都说明幼儿的表象是受其思维影响的,没有理解就不会产生正确的心理表象。

总结以上的观点,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儿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要经历一个从动作性学习到抽象化理解的发展过程。这从儿童学数数的过程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儿童先要进行“点数”, 然后才过渡到“默 数”的阶段。《0-6岁小儿数学教育》主编:张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