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曾有过这样的报道: 某大学的孙某和李某,是同住一宿舍的同窗好友,两人同时报考了外国某名牌大学研究生,结果孙某被录取,李某落榜。李某的心理非常不平衡,当孙某的录取通知书从大洋彼岸发过来时,恰巧孙某不在宿舍,李某便趁机收下,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嫉妒的火焰,背着孙某并以孙的名义向外国的这所大学发了一份传真,声称 "经过考虑,本人决定不赴贵校就读。" 被蒙在鼓里的孙某久等而不见外国方面对考试结果的通知,无奈地拨通了国际电话,向对方询问。对方明确答复说,我们已于某月某日给你发去了录取通知书,接到你回复的"本人决定不赴贵校就读"的传真后,已经取消了你的入学资格。孙某一听大为震惊,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向所在校方作了报告。校方经过认真追查,最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李某受到了应有的处分。 可以说,嫉妒现象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最普遍的心理反映,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存在着激烈竞争的今天,人与人的嫉妒表现的更为突出。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难免会侵蚀孩子的心灵,它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安宁。因此,做家长的一定要充分认识到, 孩子在平日学习、毕业升学、择岗就业,甚至一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回避不了竞争的现实,都会遇到竞争的对手,都存有竞争失败的可能。这就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家教课题:面对竞争,如何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 有关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拥有竞争的健康心态,最根本的是要注重培养、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要运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和通俗易懂的哲理、信念,启发教育孩子懂得人生在于勤学,在于奋斗,在于改造世界,在于推动历史进步,在于创造美好的未来,它需要所有的人为此而拥有真才实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为他人负起责任做出奉献,在于用自己的真诚和辛劳书写出自己闪光的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必须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理智的处事行为,正确认识、对待一切社会人际关系与相关的一切事物,从而使孩子能够站在为社会、为自己负责的高度,去理解竞争的意义和竞争的作用,自觉地以高尚的道德、文明的手段,依法积极参与竞争。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得与失,成功了,不骄傲,不自满,居安思危,想到今后还会出现新的竞争;失败了,不灰心,更不嫉妒成功者,愉快地接受同胞先于自己成功的事实。对别人的进步、成就和功劳,要发自内心的羡慕、佩服,并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要相信自己的潜能,激励自己加倍努力,多付出辛劳,发奋赶上别人,超过别人。 实际上,孩子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往往会优先于他人获得成功, 倘若一时不能成功,终究也会取得成功!这样的孩子,肯定是生活的强者,父母可以一辈子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