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多参加劳动,并给其具体帮助,使他感|受到劳动的高尚与劳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曾发布一项调査:中国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32分钟,不及美国孩子的1/6。专家呼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从培养孩子做家务事开始。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家长对此尚无深切的体会,有的甚至以为劳动是可有可无的小事,等孩子长大以后再学也不晚,现在把学习搞上去是主要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学习没摘好,孩子也变成懒惰自私任性无能的可怜虫。这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是某中学一个被评为"劳动模范"的学生的家长与班主任老师的对话,相信会对您有所启发。 老师:有的家长怕孩子小活干不好,您怎么看? 家长:我看劳动本领首先大人得教。什么活怎么干要仔细交代清楚。像添火时,头要歪着点,注意保护眼睛;点煤气,手要低一点; 洗衣服,要重点洗领口、袖口等等。再就是得让孩子干,在干中学: 就说洗菜吧,一次没洗净,自己吃着牙渗,下次就知道洗彻底了。孩子开始学钉扣子,大针小线地就给钉上了,等他睡了,我再拆了重钉。钉不好也得让他练,不练,一辈子也不会钉。要紧的是不能伤了他的自荨心,活没千好也得多鼓励。开始学炒菜,油盐没少用,炒出来的茱却不好吃,学煮饭,不是夹生就是糊了。我的教育方法是四个字:爱、导、严、诚。从爱出发,引导他学,严格要求,让孩子体会到大人的真诚。这样他才能越干越爱干,越干越会干。 老师: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条件好,用不着那么"苦"孩子, 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家长:要让我说,"先苦后甜" 比 "先甜后苦" 好。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惯了,会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自己天生没义务, 好像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父母的欢乐和幸福,任性的种子就是这样从小播下的。再说,孩子不爱劳动就不会珍惜劳动成果,也不会体谅大人的艰辛,他的眼中没有别人。我认为劳动可以使孩子从小建立 "义务" 的概念,从小学会"眼中有人",知道体谅别人。这对他将来长大,接人待物,适应社会,学会合作是很重要的。娇纵的爱只能使孩子心灵受到腐蚀,使孩子变得为所欲为,变得极端自私,生活向他提出一点要求,他就感到受不了,家长将来会悔恨的。 现在让他学洗衣,顶多费点洗衣粉。不行,大人再搓几下。他尝到洗衣的"苦",穿衣准在意,才会有"干净、整齐"受老师表扬的14甜"。要不,长大了真要连衣服都不会洗,那才真苦哩,那时他会恨妈妈呀。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就是让他有独立性,这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内容呀。 老师:社会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劳动观念像一条红线贯穿着他的成功与幸福,而闲散习气却是许多社会灾祸的幼根。可有的家长担心让孩子干活会耽误学习,这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家长:我看没必要,培养孩子爱劳动除了让他学会一些生活技能外,主要是培养他能吃苦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搞好学习不可缺少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如果孩子不勤奋,即使家长代替他们劳动,学习也上不去。我的孩子在家刷碗已千了 8年,劳动成了习慣。平日他时间观念强,每天学习、劳动、娱乐、休息安排得挺紧凑。上学9年,操行评语年年都有"热爱劳动,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这几条。在小学是连续三年三好生,成绩没低过前六名。上中学,初二第一批入团,初三学期期末全区统考,他在96人中名列第七,六科平均91分。我比较注意孩子的发展,也希望他将来能受到高等教育,但应当是学习、劳动双丰收才行。适当的劳动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引导得法,还促进作用。 老师:您对学校教育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吗? 家长:学校现在在槁素质教育,我举双手赞成。"五爱" 教育是写进了宪法的,里边就有"爱劳动",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应当世代继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学校除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外,还应当要求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特别是家务劳动。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是光荣的事业,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現点, 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老师起主导作用,我们做家长的一定好好配合。 家长的感悟给人启发,家长的经验令人佩服,家长的成功使人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