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质是一个人各种素质因素中关键之所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创造性劳动。一个人创新素质高低不仅体现智力水平的高低,还与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具有高创造能力的孩子自信、乐观、执着、顽强、坚忍不拔,这种坚强的性格、坚定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根本保证。 培养孩子勇于探索和独创的精神,知识的获得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而认识又总是开始于不认识的,也就是说,具有渊博学识的人,都是从无知识即有问题开始的。当前的教育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者是积极主动的,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的。 尤其是中小学的授课,老师讲过了头,把学生都讲"腻"了、讲"呆"了。学生只学会了听、记、背这样一种被动的训练,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却被限制住了。而自主教育提倡学生应当成为学习和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和探索精神,我们的孩子只会越来越笨,我们应该让孩子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使孩子的思维一直处于问题产生和解决之中,处于矛盾运动状态。这是自主教育的精髓。 "学"和"问"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问二字的字面含义就包括学和问两个方面:问是学的开始,学是问的继续;学中有问,问中有学;学和问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提出来了,就可到书本和老师那里去解决;问题解决了,学习就提高了一步。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就谈不上有求知的渴望。教师教给学生的,一般都是学生不懂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凯恩先生在与哈佛大学师生谈话时曾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 他还说:"爱因斯坦的那三篇论文就是问了几个前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自己作了回答。" 民族的生命力需要创造精神,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质疑能力的培养开始。家长和教育者必须有这种教育的战略眼光,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 德国现代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大半。"提问不仅是学习的开端,所提问题还是知识水平、智能水平高低的标志。一个学识比较丰富的人,提出的问题比较深刻;而一个知识比较贫乏的人,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肤浅。 一个小孩提出"月亮为什么悬在空中,而不落在地面上。"的问题时,表明了他知识探索的开始。 研究表明,我国少年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比他们的认知能力差。不少少年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扫地,不会削苹果,生活依赖性强,遇到困难不是自己去努力解决,而是找父母帮助或者由父母代替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应该说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为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了空前良好的探索条件。在玩电脑当中、在拆拼积木的过程中都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问题在于我们很多父母没有看到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正确加以引导。 发掘孩子无穷的创造潜力,创造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与一个人的想像力、思维力和个性特征关系非常密切。理清创造力与这三者的关系,才能掌握创造力的本质,也才能找到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超常的创造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对近千人的追踪研究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一般来说,如果把17岁的个体所达到的平均智力水平看作是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便获得了 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获得30%,余下的20%呢则是从8岁到17岁获得的。环境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嬰幼儿时期被剥夺或忽视给予智力刺激的儿童,将很难达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而在其他阶段,造成的影响则相对较弱一些。总之,教育越晚,儿童生来而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也就越少,反之亦然,良好的早期教育则有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家庭对孩子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十分巨大。家庭实施早期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我们不失时机地给儿童充分发挥智慧潜能的机会,使儿童不虚度智力发展的最宝贵的关键期,充分发掘其潜能,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美国教育专家就孩子创造力教育的观点与措施问题,提出8条建议。 ①用孩子读物和玩具等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易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问题并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②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行动,从而树立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心。 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甚至是一些荒唐的问题,也应该重视、鼓励,有时不置可否也是一种鼓励。 ④允许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示后悔,鼓励他嘲笑自己所犯的错误,引导他从中吸取教训。 ⑤给孩子布置一定的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但完成任务的时间不能过长,应让孩子用大部分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⑥给孩子订立硌微高于同龄孩子所能达到的目标。 ⑦提供同一问题的几种答案,让他自由挑选,使他产生信任感。 ⑧对于孩子的任何想像力都必须给予鼓励。 创造力的培养与思维力培养的办法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提高思维力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创造力,还有,孩子想像力的培养方法也是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