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育儿百科_育儿知识_

儿童模仿行为的四个阶段

时间:2014-03-11 12:35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当今儿童教育专家有一种模仿理论很值得家长一起探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一套最为综合并且广为接受的模仿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可亲可敬的人的行
当今儿童教育专家有一种模仿理论很值得家长一起探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一套最为综合并且广为接受的模仿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可亲可敬的人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的。儿童将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
 
"注意阶段"——是指儿童注意和观察榜样行为的各个方面。
 
"保持阶段"——是记住他们注意和观察到的榜样行为,他们所观察到的行为在记忆中一般使用的是表象和言语这两种表征系统。
 
"再生阶段"——是指儿童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也就是说,他们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动机阶段"——是指从外部的模仿行为转化为儿童自己的内在需要。这时他们已经记住了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育者的直接强化以外,班杜拉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和自我强化(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奖励〉。榜样的教育具有具体形象性和亲和力,因此对幼儿来讲,其教育的有效度也就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成功,但他们的优秀品德在客观上、无形中帮助了孩子,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回报。
 
因此教育孩子身教重于严教。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因为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深人地进行思考,而且知识不足,对成人的语言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时期他的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成人的行为, 尤其是他认为亲近的、尊重的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教材,这一阶段的教育应是"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的特点在于其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正如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说:"孩子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

笔者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开书店,我们非常喜欢看书,因此女儿也喜欢读书,每天放学后,她就去书店,一个人躲在书柜后面看儿童动画书,逐渐形成喜欢到图书大厦去的习惯。

有一个一年级小女孩对母亲说话大声嚷嚷,她母亲说: "你对我说话为什么这样大声嚷嚷?"女儿立即回答:"你的嗓门比我还要大。"可见女儿的行为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有的父母批评自己的孩子说话不箅数,说了做不到。孩子往往会说:"你也是说了不算数。"他会列举父母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的事。总之,如果教育者要教育孩子去做自己没有做到的事, 这种教育往往是无力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