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涛涛跟妈妈参加亲子活动,显得特别兴奋,一会儿跪在凳子上,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摸摸其他小朋友的发饰,一会儿翻弄旁边筐子里的东西。当妈妈试图把涛涛拉回座位,让他坐着一起参与活动时,涛涛则会大声叫喊表示抗议。看着涛涛的特殊表现,回想涛涛在家里也是一刻不停歇的情景,妈妈头痛不已。 案例中的涛涛是个特殊的个体,精力充沛。他坐不住的行为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与同伴之间的有效交往,有碍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孩子正处于身体各项运动机能发展比较好、探索和求知欲比较旺盛时期,家长应该保证孩子适当的运动时间(最好是在户外)。尤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活动时间、运动量,如果让孩子长时间保持亢奋状态,反而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正常的运动需求被满足后,好动、坐不住的现象会明显减少。 创设安静环境——在家中创设安静的环境,从照明、音量、空间等方面为孩子创设温馨安静的氛围,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让孩子尽可能安静活动。 奖励批评并重——孩子一旦坐下来看书、画画、玩玩具、做手工时不打扰他。并在事后及时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强化其正确行为。如果孩子乱跑、大喊、恶作剧时则应给予适当的冷处理,等孩子平息后分析其不当之处,明确表明家长的态度。 坚持相关训练——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我是木头人”等游戏,体验静止赋予游戏的愉悦感,锻炼孩子对静止的坚持能力。还可以陪孩子玩拼图游戏或组合模型,让孩子在玩中学会细心观察、专心记忆、认真思考,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养成良好的专注习惯。当活动中有了父母的共同参与,孩子会更有兴趣地、专心地做好事情。同时家长气定神闲的行为表现,会给孩子最有效的榜样示范。 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从观察、模仿、探究开始的,最能体现孩子学习精神的活动是游戏。游戏是一种玩耍活动,是一种自由参与的活动。孩子入园后,会在很多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有些家长认为做游戏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与偏见。游戏不仅不会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而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大部分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游戏,孩子从游戏中认识环境、强壮身体、锻炼思想、学会做人,游戏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没有精神负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尽情地在娱乐中用语言交往,并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得到发展。 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