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英语要降温?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海峰介绍,高考从外语“动刀”,是希望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概念:“英语很重要,但也不能被过度看重” 成都商报讯(记者 江浪莎 汪玲)从1979年起,高考英语分值持续飙升,到如今全国近8成本科高校都设有英语专业,英语成为中国高校的专业“冠军”。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成都人的命运也随英语热潮而改变:略懂英语的77届高考生成为部属高校英语教授,锦江宾馆变身英语角,师范英语毕业生连面试都不用就被疯抢…… 英语热已发酵了35年,它的未来该如何走?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海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度重视英语已引发诸多问题,未来英语科目需削弱。 70年代英语系招不满 90年代成主科 1978年,22岁的王维民入读南充师范学院英语系。这个当年“被迫”学英语的小伙子,现在已是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 “我最想学的是政史。”抱着“考起耍”的想法,王维民去了英语考场。结果,那年高校英语系生源颇为惨淡,全国27万录取者中,只有1万人学英语。“我在西昌考试,整个地区只有一个英语考场,40人。”为了留住学生,王维民等通过英语加试的人,就全被送进了英语系。 从1979年起,高考英语比重连续5年增值。从最初本科按10%计入总分到30%、50%、70%,最终在1983年变成100%计入总分。而“主宰”了一代人学位证命运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也分别在1987年和1989年拉开大幕。 “人们学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王维民还记得,每到周末,一群学生等在锦江宾馆门口,看到一个外国人就跑上去围堵,非要说几句才罢休。逐渐地,锦江宾馆连同附近的滨江路成了成都的“英语角”。 1999年,广东率先推行高考“3+X”改革,英语以150分升级为三大主科之一。高考进入有史以来最重视英语的阶段,中学疯抢英语教师,英语培训师的身价更是节节攀升。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李学芹,1999年从安徽某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毕业。他到江苏昆山应聘,刚推门进去,学校面试官就问,“你是不是学师范英语的?”李学芹点头。对方立马说,“那不用面试了,我们要你了!”就这样,他的多数同学都在江浙的重点中学当英语老师。因为他们的本科隶属煤炭系统,如果学生不在煤炭系统就业,还要交7000元违约金。“但用人单位都争着帮我们交钱,我们根本不用愁。” 在课堂外,新东方等著名英语机构更是风生水起。李学芹有个朋友,就是英语培训师。那时每到周末,他就到全国宣讲英语备考秘诀,“今天早上在西安,下午可能就飞广州,演讲场场爆满。”这种生活他持续了8年。 应试英语学过就忘 专家呼吁从高考改起 “英语热”在中国的发酵,已形成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英语已成全国高校本科布点专业的“冠军”,甚至比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本科布点多出了347所高校。不少教育界人士曾呼吁“淡化英语”。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作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参与制定国家高考改革整体方案的专家,他表示,年底前国家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就将出炉,“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是未来全国高考英语改革的必然方向。而高考从英语“动刀”,是希望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概念:“英语很重要,但也不能被过度看重”。 刘海峰分析说,目前“过度重视”导致了很多问题。从小学到高中,英语占用了学生最长的学习时间。这种“重视”还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向上延伸到大学教育和硕士、博士生的入学考试,一直到晋升教授的职称考试,都摆脱不了英语。应试的结果是,许多人考完就忘,或是成了“聋哑英语”。 在刘海峰看来,要扼住这些教育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高考”,只有牵住高考这个“牛鼻子”,才能向上、向下传递出正确的观念,还原英语学科的本来面目———该重视的院校和系科更重视,不必那么强调英语的院校和系科就实事求是地降低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