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资讯动态_

英语的作用是交流而非考试

时间:2013-11-08 10:12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熊丙奇 点击:
分享到:
近期,各地纷纷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且都有拿英语开刀的意味。诸多迹象表明,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对此,舆论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有利于英语教学回
    近期,各地纷纷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且都有拿英语“开刀”的意味。诸多迹象表明,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对此,舆论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有利于英语教学回归本质,也可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母语学习,但也有人惊呼,这不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融入国际社会背道而驰。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国所有学生都被要求学英语,几成“全民英语”之势,可据调查,真正能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的人不到5%。这意味着“全民英语”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投入产出失衡。而另一方面,学生将时间、精力过多投入到英语学习应付考试,也伤及母语的地位,有大学教授就抱怨,学生写一篇千字文,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英语教学的问题,就出在“全民英语”上,而这与对国际化人才的认识有关。提起国际化人才,大家就觉得必须懂外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国际化人才首先表现在是否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外语说到底只是工具,可以为其提供语言便利。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渠道已经十分多元,反过来,若只懂语言,却没有独立思维能力,是很难成为国际化人才的。

    其次,不同学科的国际化人才对外语的要求是不同的。相对来说,理工科的学生由于要接触国外的图书资料、参与国际交流,需要更高的外语水平,而其他一些学科专业,甚至包括美术、音乐,却不见得必须要掌握外语。绘画、音乐本身就是超越语言的交流工具,不少蜚声国际的绘画大师,根本就不懂外语;笔者还听说,一位著名的美声歌唱家,并不懂歌剧的外语,唱歌时是在曲谱上注明汉语拼音。

    再次,不同职业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客观而言,虽然我们身处地球村,可很多人的工作很少甚至根本用不到外语,如果要求他们花很长时间掌握外语,是否得不偿失?

    在错位的国际化人才观引导下,我国对人才提出了过高的英语要求,比如,不管学生考什么学校、学什么学科,都要求考英语,高考如此,研究生入学也是如此,甚至考研还有英语单科最低分数要求;在求学期间,所有学生都要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有的学校甚至将此与学位挂钩;走上工作岗位评职称,也得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更不可思议的是,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人才要晋升职称,还得考另一门外语。

    这一路走来,英语的交流工具作用被人遗忘,变为“应试英语”、“学位英语”和“职称英语”,也衍生出“英语崇拜”。很显然,这样的英语教育,很难提高大家的外语能力,所谓的国际化人才,也只是概念化的产物。

    高考改革将英语作为突破口,有着现实意义,但要取得成功,需要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评价有全新的认识。其一,应该重视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工具;其二,不宜对所有学生提出一刀切的要求,应该把学习英语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按需选择。这样,教育才会从应试化、功利化,走向重视培养科学素养、人文精神,才能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真正培养出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