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资讯动态_

幼儿需要怎样的理财教育

时间:2014-07-22 08:47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幼儿年龄 虽小,却有认识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愿望。幼儿理财教育,就是相信孩子这种成长的力量,在真实的生活中,用有趣又有启发性的方式,让孩子逐步认识金钱、学习储
 

    幼儿年龄虽小,却有认识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愿望。幼儿理财教育,就是相信孩子这种成长的力量,在真实的生活中,用有趣又有启发性的方式,让孩子逐步认识金钱、学习储蓄、培养其健康的消费观,学习如何创造和管理财富。

在生活中认识金钱

    ■豆豆爸

    理财似乎是成人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至少也要小学之后才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金钱。最近看了些书,很受启发,其实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可以从学龄前开始,于是我和儿子豆豆一同踏上了学习理财的道路。    

    两三岁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接触到钱,小到花一元钱坐摇摇车,大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衣服、玩具等。这个时候的孩子对钱已经有一定的概念:钱是用来花的,可以买到很多好东西。

    豆豆也在两三岁的时候开始爱上钱,知道钱的好处多,钱像圣诞老人一样,可以变出很多好东西。那个时候的豆豆真是见钱眼开,最有趣的是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紧紧攥在手里,不愿意给妈妈。

    家里有一本介绍中外货币的书,我们就有意无意地教豆豆认识这些钱,从硬币到纸币,从小到大,从人民币到外币。豆豆对这些也挺感兴趣,经常翻开,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币,懂得区分面值大小,对美元、欧元、港币也有兴趣。从认识金钱开始,到学会储蓄、花钱、找零,豆豆的理财之路,就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 

    带着豆豆购物的时候,我们在选择时,会把心里计划的过程说出来,让孩子知道我们为什么买这个、这个多少钱、为什么不买那个。虽然孩子年龄尚小,不能完全明白,但我们的行为是想告诉他:他是家庭的一员,要和父母一起,为生活做决定。

延迟满足中学会储蓄和节约

    ■钟乐江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决策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而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的能力。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能力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人格变量。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儿童4岁时出现,并可预知他们儿童期、青春期、大学时期的认知和社交能力。

    储蓄也是一种延迟满足。儿子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或他过生日等特殊日子,亲朋好友都会给他零花钱、压岁钱、红包等。于是,我就给他买来一个存钱罐,让他自己把所得的钱保存到里面。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我让他用这些钱给家中过生日的人买一件小礼物,如生日卡片、小发夹、小玩具、童话书等,让儿子从小明白节约用钱,把钱积累起来买更值得的东西。

    儿子上幼儿园后,我经常和幼儿园老师配合,培养孩子的健康消费意识和习惯,懂得储蓄和节约。如老师给儿子推荐幼儿画册、童话书、智力游戏玩具,我就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买;按照老师安排,请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帮家长买某种小日用品。儿子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张贺卡,让老师在上面记录孩子的成长目标,并每年进行对比。通过储蓄和合理消费,我们一同来见证儿子的成长。

逐渐懂得如何创造和使用财富

    ■邵茹波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舍得为他们一掷千金,生活上又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不知道赚钱养家的艰辛,不知道靠双手创造财富的人生道理。

    我们教育孩子,需要用心,从孩子的生活中,发现真实、朴素的教育素材。我们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愿意去了解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

    我爱人因为工作需要,每周都要外出三天。她离开家时,我告诉女儿妈妈是要上班挣钱,并告诉她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辛苦挣钱。为了讲得更直观、形象一点,我把她上幼儿园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缴费单据、家里水电气的缴费单据拿给她,让她念念。然后告诉她:“这些都需要交钱,要想交钱先要挣钱;等你长大了,也要挣钱养家。”

    为了让女儿学习使用金钱,我们逐渐地让她参与购物、与售货员交流等日常生活。带着女儿买东西时,我会把钱给她,让她去结账,我在旁边监护。比如买袋面包需要两元五角,如果有零钱,会让她认识两个一元,还有一个五角;如果没有零钱,会让她认识这张整钱是多大面额,需要找回多少零钱。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产品:女儿对计算产生了兴趣,她与陌生人的交流水平也提高了。

    女儿的理财教育就是在与周围人和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家务挣钱”需谨慎

    ■张杨

    儿子懒于帮助做家务活,我便试着拿奖金作“杠杆”去调动他的积极性。一次两次还灵验,可往后麻烦就来了:不给奖赏根本就不干;给少了不愿干。这使我重新审视孩子“家务挣钱”的问题。  

    心理学家雷珀做过一个实验:他挑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许诺“画得好就给奖赏”,另一组只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结果三个星期后,前组的孩子们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后组的孩子们却一如既往地积极绘画。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奖赏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其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的危险。孩子还小,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用奖赏作为激励手段,一是容易使孩子的行为降低到只以获得奖赏为目的,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展;二是靠奖赏激发起来的行为不可能持久。

    我这才恍然大悟:让孩子认识到钱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什么事情都与钱挂起钩来,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享受生活本真的乐趣,陷入“单纯赚钱”的功利状态中。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关系到孩子在家庭、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能用金钱交换的,必须让孩子知道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不能赚,该承担的责任必须要承担。”

    意识到这一点,我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孩子的某种良好行为与某项成绩的取得,应得到家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但是,奖励孩子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应多以精神上的鼓励为主,适时对孩子作积极的肯定,以巩固孩子的行为。我应该让儿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更多是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帮助父母的幸福感受。

    在实践中,我还尽量做到:孩子在花钱时,不能只满足个人需求。我鼓励儿子拿出其中一部分钱去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需要,购置全家需要的日用品、给祖辈买一些小礼物等,以此培养儿子的责任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