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只是改了皮毛 英语教育其实在倒退 几十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在改革。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英语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当时的教材采用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了当时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交际教学思想,教材试图处理好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以及语言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1999年11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发布了《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教学目的、目标、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拉开了我国语言基础教育改革的帷幕。 2012年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其实,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改革,改来改去改的还是皮毛,没有进行根本的改变。”浙江省英语特级教师、金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春良说。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太过关注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及语法知识,很少有深层次的探讨。 张春良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生存和技能层面,更多的是文化和文学层面。但是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里基本忽略了文化和文学,把英语更多地当做应试工具来教了。 “从改革的角度看,现在中学的英语课本里会涉及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比如环保问题。”张春良说,鉴于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识,这些问题也只能进行浅层次的探讨。与其这样还不如选择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既有很强的文学性同时也传达了相关的理念。 不少专家认为,1999年开始进行的英语教育改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倒退。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说,他们年轻时并没有特意学打招呼、问路、点菜,但是他们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使得他们言之有物。季羡林曾经这样回忆自己学习英语的情况:在中学时,英文列入正式课程。在我两年半的初中阶段,英文课是怎样进行的,我已经忘了,我只记得课本是《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士乐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 “很多经典小说,除了它地道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会传达文化和思想。”霍庆文说。“我们只教给学生们一个‘杯子’,却没有告诉他们应该往杯子里放什么‘水’。” 而我们虽然一直在修改教材,但其实改的只是那个“杯子”,让杯子看起来更加漂亮,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不往杯子里倒水,又如何让孩子们有水可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