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的特点,多为独生子女,至多有两个孩子。这个趋势将会一直延续下去。由于父母的宠爱,娇生惯养,往往导致孩子任性,不爱读书。为此,家长应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快乐、丰富的学习人生。 孩子是否爱读书,归根到底是兴趣问题。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知识抱着深厚兴趣的人,必然对读书产生热爱。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无不是热爱读书的人,正是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坚持不断地去学习:不间断地学习,又促进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相反,那些对学习厌烦的学生,学习必然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对学习的厌烦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问,兴趣可以培养吗?虽然兴趣有天生的成分,但大多数都是培养出来的。 有一个身体虚弱的男孩子,小学时一点也不爱好体育运动。进入中学以后,孩子的父亲决定培养他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初,父亲决定教他打篮球,可不到5分钟,他就坐到篮球架底下说自己没有力气了。 显然,他并不是真的没力气了,而是没有兴趣再继续打下去。在父亲的强迫之下,他只好站起来继续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男孩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运动迷。到高中时,他不仅每年在校运会上能拿到奖牌,而且看电视、听广播时,最喜欢的就是体育节目,还经常买体育方面的书刊报纸。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中,他还成了狂热的拉拉队成员。由此可见,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 对于孩子,不要只是让他们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要努力去培养他们对应该干的事情感兴趣。 我们应该让孩子把握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让兴趣控制他们。该爱不爱,必受其害。在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不爱吃蔬菜导致营养不良等。 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言传身教 父母的读书兴趣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音乐世家、书香门第等等正是这样产生的。例如,六龄童演猴戏,他的儿子六小龄童的猴戏便登峰造极,正是家庭熏陶的结果。实际上,兴趣教育比强迫孩子去做连家长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更容易,效果也好得多,所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所谓“言传”就是尽可能早地读书给孩子听并养成习惯。因为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就得把书的魅力展示给孩子,就像要让孩子吃梨,得先让其看到尝到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要在读完书后进行思想引导,如:“书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发现另一个美丽的世界。”“世界上谁的力量最大?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是无法战胜的。那智慧从哪里来?从书里。”“将来我们都会变老,无论长得美的丑的,老了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什么呢?用一生积累智慧财富的人,也就是一生都在读书的人,书了。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孩子平时都不曾见过家长读书的身影,家长对孩子读书兴趣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家长做个酷爱读书的人,孩子看到父母如醉如痴读书的身影(孩子在午夜醒来,发现父母仍在伏案苦读),自然会以父母为榜样。 2. 让书籍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的生活离不开书,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 (1) 每天念书给孩子听。不论孩子多大,他都可以和家长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几个月大的孩子虽然还听不懂家长念的是什么,可是他能从家长柔和的读书声里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安慰。除了父母之外,家里的亲友和孩子的保姆也都可以念书给孩子听。孩子上小学以后,虽然可以自己读书了,但是如果每天仍能有一段时间和父母一起读书,这种温馨的体验对孩子来讲还是很难忘的。 (2) 让孩子及早接触文字。平时不妨将食品包装上的文字指给孩子看,然后大声念给孩子听,让孩子逐渐了解到这些文字符号是有一定意义的。除此之外,将报纸上的大标题念给孩子听,或者在上街时,将广告牌上的内容指给孩子看,这些都是让孩子及早熟悉文字的好方法。 (3) 将书摆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家里的每个房间最好都要有书,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逢年过节,当有亲友要送孩子礼物时,可以让他们将书作为给孩子的礼物。 3. 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一起读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此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书里面的插图也要尽量大而色彩鲜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文章不要太长,最好能一次读完。许多孩子都喜欢一遍一遍地听同一个故事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这个习惯。 孩子常常会主动向家长提出要求,要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这个时候往往是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最好时机。此外,每天也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午睡前和晚上睡觉前这两段时间就很好。平时和孩子一起外出时,也可以在孩子的小车里或背包里放一本书,遇到排队和需要等候的情况,拿出书来读一读,可以让这段等候的时光很快地过去。 给孩子读书时,要大声。有些家长不太好意思大声给孩子念书,怕自己会念错;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孩子是不会在意父母是否会念错的。如果念的时候能放慢速度,再加上面部表情和一些表现声音的象声词,那就更好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插图中的细节;当故事进入高潮时,还可以故意停下来,问孩子一些问题,例如“小猫为什么跑了呀”,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经常和父母一起读书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记忆力都发展得很快。也许用不了多久,你的孩子就会对你说,他要自己给你“念”书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除了高兴之外,心理上还要做以下的准备。 一是先易后难。鼓励孩子先从简单的、他早已熟悉的书读起。 每次孩子自己读完一个故事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以增强孩子继续阅读的信心。 二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保持孩子读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孩子“卡壳”、讲不下去的时候,家长不妨从插图中或上下文中帮助孩子寻找线索,给孩子一些提示。只要孩子能读懂故事的大意, 个别地方讲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即使2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要采取耐心和鼓励的方式,尽量让和善孩子一起读书的这段时光充满快乐,要避免生硬的“上课”。 4.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在广搏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孩子的特殊爱好,使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当孩子作出选择后,要鼓励他保持恒心,不使他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如果孩子对读书并无兴趣,可以试着以他的其他兴趣为桥梁,把他的兴趣引向书本。例如,让他看一些与他的嗜好、所喜欢的运动有关的或关于某个有个性的人物的书籍。如果孩子的兴趣很罕见,也不要失望,书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只要下工夫,就能找到合适的书籍。 5.因人施教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建议,对不同智商的孩子,兴趣培养也应不同。 对智商一般的儿童,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应随时注意并尽力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 对智商较高的儿童,应适当增加其学习的难度与强度,经常肯定与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激发他们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浓厚兴趣。 对智商低的儿童,要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利用其好强心理,发掘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奋点”,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使其学习成绩接近或超过智商较高的同学,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其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