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才能不断开拓前进。然而,创造力在中却显得那样苍白。在一项“创造力发展调查”中,5000份问卷中,有三成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或“很没有创造力”。尤:其是女性,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的比例高于男性很多。年龄超过60岁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没有创造力”的比例更高得惊人。 同时,也有三成的人,认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创造力;有三成五的人,认为自己的妈妈没有创造力。 在一次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中国香港等9个j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中国j共有20所学校1300多名选手参赛。然而,比赛结果却令人寒心,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季军,中国孩子连边儿也没沾上,;*后只获得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纪念奖。在其他参赛者闪耀着想|大胆、构思独特的作品面前,中国孩子的作品却显得那样苍白,缺乏独创性,这怎能不令人感到震惊! 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潜能,取决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有的家长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这是因为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等。 创造力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创造力,人既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和新的发现。要使孩子摆脱平庸无为,成为英才,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呢?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非常好奇、好问。他们经常问大人一些问题:“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白天的月亮藏到哪里了?”“我为什么长得像妈妈?”在生活中,孩子还经常充当小破坏分子的角色,他用力砸开收音机或玩具机器人,想看看那些会唱歌、说话的小人,这些都是出自孩子的好奇心。一个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去寻根问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在爱迪生3岁时,他的父母经常发现他会静下来像大人一样思考,并学着大人用手指理自己的头发。 —次,爱迪生问父亲:“为什么刮风?” 父亲回答:“爱迪生,我不知道。” 爱迪生又问:“你为什么不知道?” 父亲说:“你问你母亲吧。” 爱迪生就只好去问母亲。幸好母亲给了他准确的答案。 爱迪生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不见爱迪生回来,很焦急,便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爱迪生。 母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 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想自己也试—试° 母亲一看大笑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母亲便把人不能孵小鸡的原因也给他听。 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认知环境,让孩子常能从中获得新颖而神奇的感觉,使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向往。例如,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让神奇的大自然容纳孩子无穷而强烈的好奇;把孩子的好奇心变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 2.拓展视野、增进知识 创造需要凭借想象,但人的想象产生于丰富的生活实践。看得多、听得多、摸得多、接触的事物多,脑子才能积累丰富的表象,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历历在目。大脑里积累的表象多了,经过改造、调整,就能产生新的表象,这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创造。 因此,家长可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孩子的视野, 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赏各种树木花卉,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看动物的不同习性和爱好;采集种子,捕捉昆虫制作标本; 仰望蓝天上变幻多端、漂亮浮动的白云;欣赏日出东方的朝霞、 夕阳西下的美景…… 其次,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和视听材料,但应注意宜广不宜深,深入浅出,以游戏的形式、故事的口吻,进行趣味讲解。 另外,还要针对家庭的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比如:孩子做家务,感到不顺手、不方便r时,可启发孩子多动脑,试着改变干活的方法、姿势和工具。第|—界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中的获奖作品,如充气雨衣、方便皂盒、i无泪蜡烛等等,都是孩子从生活中萌发的创造意识的结晶。传说鲁班有一次爬山,被锯齿形的野草划破了衣服和皮肤。他联想|到做木工时,木料难以被整齐地割裂,于是创造了木匠的重要工具——锯。 所以,要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让他们经历丰富,接触面广阔,见多识广,使脑内储存起千千万万个事物形象来,这样才能为发|展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孩子的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人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不是按常规的思维逻辑,而是受某种机遇或潜意识的触发,使大脑中各种信息重组,突然获得一种新颖思想和方法的精神状态。人们通过灵感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意识,能在无意间迅速解出百思不解的某道难题。如:高尔基的某些创作灵感,是在剧场看戏时产生的;英国诗人司聪格的某些想法总是在睡醒和起床半小时这段时间里浮上来的。 幼儿灵感的出现,表现在他们对某种事情一直是被动地在做,对某一问题总也想不通,但突然间来了情绪,不用大人催就能专心、愉快地去做,问题也就想通了;可过了这一刻,他又恢复了原状。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应嘲讽孩子是忽冷忽热,应适时给孩子以鼓励,顺其自然,使孩子能愉快地体验灵感,加强对灵感产生的自信心。 4. 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品质 一个人创造了某件事物,应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或是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艰难的,需要长期、反复地探索和研究,甚至还要与世俗偏见作斗争。另一方面,由于当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往往需要群体协作,相互帮助;一个人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取得成功了。 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培养孩子优良的非智力品质,特别要培养孩子勇敢、坚忍、独立、专注、乐观、开朗、敢于冒尖、珍惜时间和群体协作等性格和品质。而这些因素只有从小培养才有效果,才可能变为人格的一部分。 5. 培养孩子敢于否定别人的胆识 创造力的特征就是独特性和开创性。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中,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永远都不可能有创造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否定别人的结论。过于依赖、盲从和过分谦虚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当然,孩子在创造力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错误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灶孩子树立信心,因为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教育孩子不怕错误,改正错误,树立必胜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