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资讯动态_

郑州严禁14岁以下儿童进图书馆引热议

时间:2013-08-14 11:06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郑州图书馆出台新规,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原因是一些市民反映,孩子的尖叫声、哭闹声使原本安静的图书馆变成游乐场。消息传出,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认为图书馆无权阻止
  郑州图书馆出台新规,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原因是一些市民反映,孩子的尖叫声、哭闹声使原本安静的图书馆变成游乐场。消息传出,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认为图书馆无权阻止一部分公民进馆。图书馆方面表示,将来会设一个专门的儿童阅读区。(8月13日《北京晨报》)

  家长道德认识不在场

  孩子们把开放的图书馆当成了少年宫,随意吵闹,哭闹,甚至在里面撒尿,出现了图书馆内本不应出现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家长对孩子缺乏管教,其实是一些家长本身对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缺乏道德约束的认识。即使等到正式开业后,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如果家长依旧缺乏对图书馆的道德约束认识,恐怕问题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14岁以下的孩子,本来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在图书馆自然需要家长的督促和管教,也需要给孩子灌输在图书馆应该保持安静,不得吵闹,文明阅读等最基本的认识,但事实却是“孩子打闹着坐扶梯上下玩”,“两岁的孩子给书架上的杂志‘搬家’”,“有孩子在哭闹,妈妈哄着在怀抱中睡去”等情景。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缺乏最基本管教的表现,不过这种缺乏管教表象的背后,其实是家长本身对图书馆该有最基本的安静和文明缺乏认识。换言之,就是在这样的公共场所缺乏应该具有的道德自律的认识。

  图书馆现在是试运行期间,根据其状况,图书馆当然可以“暂时不接待14岁以下孩子入馆”,但到了正式开业之后,哪怕一楼大厅有了一个专门的儿童阅读区,若不建立相关的制度,不经过大量的图书馆文明知识的宣传,那也只是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吵闹,或者给书籍“搬家”,或者随地撒尿而已。

  因此,图书馆不仅是要专门设立一个儿童阅读专区,更应该有“文明阅读,保持安静”等图书馆本该具有的文明知识宣传。通过对家长进行相关文明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的认识,从而才会加强对孩子的督促和管教。

  吴礼建

  过于人性化也不是好事

  虽然图书馆能免费进入,还有空调帮助避暑降温,但毕竟是公共场所,不是自己家里,不能随心所欲。类似在图书馆公共区域吃饭、喝啤酒和把图书馆当成儿童游乐场的行为,不仅很不文明,也侵犯了其他读者利益,破坏了图书馆这一神圣知识殿堂的宁静氛围。而且此举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从小在公共场所行为不检,长大后能成为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吗?教育孩子,就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果任由孩子成为人见人厌的熊孩子,日后还能指望他们成材吗?

  图书馆宁静不再,与其规划设计与区域分割存在的问题不无关系。现在很多图书馆都过于追求人性化,专门在公共阅读区域分割出休息区,摆上桌椅、沙发供人进餐或小憩。结果不仅有人到这里吃饭,甚至还有人在此喝酒聚餐,把图书馆当成“儿童游乐场”和托儿所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有人在南京图书馆公共区域吃饭时,就喝上了啤酒,还有泡方便面的。饭后,空啤酒瓶,泡面盒子、塑料袋、用过的餐巾纸都摆在桌子上,显得非常扎眼。而郑州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只是用一根蓝色围线分开了阅读区和休息区。但一根蓝色围线能阻止根本就不在看书的休息区内人员影响阅读区的读者吗?一些孩子更是把休息区的沙发当成了蹦床在沙发上蹦来蹦去。

  图书馆毕竟不是饭店旅馆,没有供读者吃饭和休息的功能,提供休息区本就是一大败笔,何况还没有完全把阅读区和休息区分开,更是错上加错。

  图书馆的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儿童阅读区没有及时开放、对有不文明行为的读者和管不住孩子的家长没有及时驱离、允许根本没到阅读年龄的低龄儿童甚至是婴幼儿进入,都是造成图书馆一系列混乱景象的重要原因。如果试运行前考虑得周到一点,拒绝年幼孩子进入,把较大的孩子引到儿童阅读区,让他们去看感兴趣的儿童读物,或是安排人员给孩子安排游戏等活动,哪会出现这种尴尬?家长要反思,图书馆自己也得提高管理水平。

  杨国栋

  一拒了之会扼杀孩子兴趣

  保障了大人的权利,难道孩子的阅读就不重要吗?何时全国各地图书馆能够普及儿童阅读区?

  把孩子赶出图书馆的不只是郑州一家,国家图书馆就曾做出过这样的规定,理由就是孩子自制力差,不能遵守规定,国图中大多数的书不适合孩子阅读。是的,图书馆中的书虽然大多不适合孩子阅读,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却是图书馆应该具备的功能之一,图书馆的生命不是安静,而是引人阅读。中国人的读书率已连续多年下跌,其中我国中小学生的平均阅读量仅在国家出台标准20%以下,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在下降。如果图书馆再不想办法留住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那么多年以后,图书馆就真的安静了。

  诚然,图书馆不是游乐场,不能任由孩子玩闹,家长也应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但孩子进入图书馆不是为了玩闹,只是情绪更不容易控制罢了,不能因此就一拒了之。一些国外图书馆就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改换墙壁颜色、设立游戏区、讲故事、教家长如何带领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等,在丹麦一些儿童图书馆,甚至会为读书太晚的孩子提供免费住宿。美国一些图书馆对小婴儿开放,为家长上课,总之一切都为了吸引孩子的到来,让孩子乐意来是当地图书馆的目标。

  中国也需要改变图书馆的管理观念,图书馆是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它就肩负着教育孩子阅读的重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中国的图书馆应尽快适合自己的角色,将等待孩子自愿来读书变成吸引孩子来读书,国家也应对此更加重视,给予更多投入,帮助图书馆完成转型,尽快让孩子们找到可以读书的地方、乐意读书的地方,不再做一个被“嫌弃”的读书者。

  王琦

  喧闹声折射文化荒芜

  孩子们将郑州图书馆变成游乐场,上月广州新图书馆也遭遇孩子们的“喧宾夺主”,令各方头疼。为什么在人们眼中,“天堂一样”的图书馆会变成这般模样?

  不可否认,这是家长们教育失当、文明缺失,孩子们公共文明意识匮乏的集中表现,但是背后的成因远非这么简单。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最近一个月内,40.0%的人读了1~2本书,7.7%的人1本书也没读。当书籍失去了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涵养,高雅情操的培养,孩子们对图书馆这等特殊场所缺少神圣感、“撒尿撕书”,任意吵闹,对书籍、文化、文明、规则缺少敬畏感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阅读折射出人生态度和社会趣味。古人读书,是一件再神圣不过的事情,或沐浴净身,惜书如命,或净手焚香,正襟危坐。在他们心目中,“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培根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当下传统美德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道德底线一再溃败,执著坚守人类的精神空间,努力探寻生命真谛的“读书人”越来越少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悲哀。那么,是日益减少的“读书人”形成了文化荒漠,道德荒漠,还是高度发展的商业化、功利化社会使得人们远离书籍,文明荒芜,心灵杂草丛生?

  孩子们的行为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图书馆的喧闹折射文化的荒芜。现在,郑州图书馆表示,今日起暂不再接待14岁以下孩子入馆,一项规定就将孩子的嬉闹隔离在外,还了图书馆一份应有的安宁。然而,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文化氛围,重视和创造良好书籍和文化,培养公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公共文明素质、发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任重而道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