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对孩子实施语言教育 有时家长们会突然发现,自己蹒珊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词汇量就有了迅猛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一种“滚雪球”效应。 科学家认为,幼儿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的,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现象。例如在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而2岁之后突然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了。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无论一种语言多么复杂,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民族人都会熟练地运用。比如拉丁语,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那时候连罗马帝国的奴隶都会讲拉丁语,而且当时拉丁语的难度与现在几乎一样。 研究发现,3岁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通常来说,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就会表达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会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或连词,有的还会使用长句和分句。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逐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和特定社会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 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生活中熟悉语言,在模仿中学习语言。到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又开始学习新的词语,并逐渐完善语句的表达。这时,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周围人的发音是方言,孩子也会照着模仿,如果他们经常和一些语言丰富的孩子玩耍,时间一长,他们也会变得像这些孩子一样能说会道。 总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他们从能听懂成人的语言,学说简单词句,发展到能用基本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要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家长就需要掌握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尽早帮助孩子掌握语言的技巧。 鼓励孩子,让孩子敢说 一些孩子在家里时,与家人交谈比较自然,声音也洪亮,甚至手舞足蹈。可一到幼儿园,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就不愿意说话或声音很小了。这说明,孩子年龄较小,在同伴多的人面前比较胆怯。对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善于表扬孩子的优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当孩子学会运用一个优美的词语,或能学会使用一句完整的语句时,家长要鼓励他们说给其他小伙伴听,并表示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到。如果孩子回来后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做到了,家长要给予孩子表扬和赞许,多说“你好棒啊”、“妈妈就知道你一定行”等积极的评价语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说话。 也可以与幼儿园的老师提前交流,让老师多鼓励孩子说话,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会勇敢起来,变得喜欢说话。 创设环境,让孩子喜欢说 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生动有趣、富有情调,使孩子一进入这个环境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情不自禁地有表达的愿望。 4岁半的川川不爱说话,妈妈很着急。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川川妈妈在川川卧室的一角为布娃娃布置了一个小家,并和川川一起在挂娃的小家中挂满各种小动物的吊饰,比如小鸟、小老鼠等,然后让川川把自己喜欢的娃娃“送回家”。 在游戏中川川妈妈发现,川川每送一个小娃娃“回家”,嘴里都会念叨着: “鸭宝宝该回家了,要不然妈妈会生气的。” “小熊也要回家,外面太冷了。” 有时候川川还会让妈妈和自己来给娃娃们布置小家,比如给娃娃们找个小凳子,让娃娃坐上去,或者给娃娃穿衣服等。在游戏当中,川川会非常兴奋地说个不停。妈妈发现,自己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呢! 在布置环境时,要让孩子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因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能从中学会欣赏、选择,学会有自己的喜好,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在孩子的墙壁上貼上孩子喜欢的壁画,既可欣赏又可讲述,对提升孩子语言能力大有帮助。 纠正孩子,让孩子正确地说 孩子较小时,家长对孩子说“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话,孩子或许非常喜欢听。但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逐渐发展,家长如果还继续使用这种娃娃语和孩子说话,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的语言思维。一旦形成娃娃语习惯,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高。 因此,当孩子快3岁时,家长和孩子说话时就要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和连贯的句子。比如孩子要表达开灯,可能会说“开开灯灯”,要表达打电话,可能会说“打打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的表现。如果家长觉得这样表达很有趣,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就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表达是正确的,这样无意中就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陷入了一个误区。 会说连贯的句子也是孩子语言能力提髙的一个标志。如果家长还是和过去一样,将一个句子拆成几句和孩子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能停留在只会说单个词的阶段上,最终无法将整段话连贯起来进行表达。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发音是否准确,如果发音不准或不清一定要及时、耐心地给予纠正。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将“吃饭”中“吃”的音说成“cl”,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纠正过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读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