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儿女长大能够成才。但是,还有不少妈妈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出现追悔莫及的失误。 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个“好”,从什么角度来定义?把孩子教“好”并非单纯让孩子争得第一、获得奖赏、在某个领域出人头地,也不跟社会的财富、地位、名声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成才成~家”的资质的,孩子有个体差异,孩子之所以是您的孩子,就是因为他是不同的。因此,“好”的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 孩子“好”的定义应该跟孩子的个体有关。“好”孩子,就是把自己做到最好的孩子,把孩子“教好”,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爱因斯坦、成为比尔.盖茨。孩子只需要在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明天比今天多些进步,就足够了。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非常高的、终其一生的要求,所以,这只能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目标和追求。向这个方向靠拢,孩子就会越来越好。 要教育孩子,首先就要清楚自己的教育对象,然后找准教育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从孩子的需要人手,考虑教育手段,从孩子的发展来选择教育方式,这也需要您的智慧。 —般来说,教育孩子,妈妈们想到的也就是方法。教育讲方法有错吗?错的是方法的滥用和套用。我们知道,同样的结果,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未必是一样的。反之亦然,同样的原因,不一定发展成为一样的结果。有因就有果,但“果”未必一样。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妈妈们经常套用某个专家的方法,套用.书本上的或者另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经常忽略了“此孩子非彼孩优子”的判断。所以,教育经常陷人死角和误区中。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伴随着需要而成长的。如果我们可以了孩解并满足孩子的需要,教育孩子就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在佛学里了解人的真相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觉察”;在现实普通的教育中,我们要去感受,感受孩子的需要。而对每位妈妈来说,就是去感受自己孩子的需要。 人的生活依赖四种基本的情绪:喜悦、愤怒、悲伤、恐惧。教育孩子也逃不开这四种情绪的满足。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来自这里,所有的解决也来自这里!无论孩子叛逆、消极、好动、自卑、恐惧、暴力还是没有积极性,它都源于孩子的情绪。保持正常的、正面的情绪,是孩子也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孩子的能力可能跟大人不一致,孩子的感觉跟大人不相同,孩子的认识很幼稚、简单,但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大脑的结构是一样的,神经也是一样的。所以,尽管大人和孩子思考的层次有差别,但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心理和情绪的来源以及需要。 当孩子有了这些情绪,被这些负面的情绪所控制,我们不必去分辨情绪的对与错。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孩子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情绪无对错,如果孩子说谎,我们要了解到,孩子为什么说谎。如果我们自己也说谎,我们就可以知道,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因此,说谎是孩子在当时的一种需要,一种保护自己的需要。解除对孩子的伤害,说谎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制造同样的处境,我们就能够了解并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奠定教育孩子的基础。 您要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需要,就要尝试回到自己的需要点上,我们也就要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当自己做了“错”事的时候,也可以为自己制造一个同样的处境来感受孩子的需要。是否别人的指责可以帮助自己?或者是打击可以让自己更加的上进和积极?这样的时候,什么是我需要的,怎样的行为可以激发我的积极的欲望…… 当我自卑的时候,我最需要什么、我为什么自卑、我害怕什么?面对我感觉自卑的东西或者处境,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什么东西可以让我感觉到安全?当我有暴力倾向的时候,或者我要使用暴力的时候,我是想得到什么感觉?当我不积极的时候,我自己是害怕什么、担心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刺激我的解决欲望?我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我的处境?我如何改变我自己的处境?……从自己身上来了解孩子的需要,知道了孩子需要什么、他是什么感受、他需要什么感觉,那么解决方法就很容易找到。 作为母亲,应该相信,孩子即便是在做了错事的时候,他也是在努力地想把事情做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负面行为上,而是要看到孩子行为后面的良好的动机,您要避免对孩子使用的错误方法指责,而是要协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达成自己的良好动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妈妈。妈妈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在教育孩子上,妈妈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而且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方法,那么教育就合理而有效。不必刻意地去追寻道理,而要看到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效果。道理是效果的产物,效果是道理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