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正在写数学作业,看见最后一道数学题自己不会做,急忙喊:“妈妈,快来帮我的忙,这道题我不会做了!”妈妈听见后,走到女儿面前,拿起题看了一下,然后告诉女儿应该如何答题。雪雁按照妈妈所说的写完了作业,高兴地与同伴玩耍去了。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雪雁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找妈妈帮助也成了习惯。后来妈妈发现头一天才给女儿讲的类似题目,第二天她又问应该如何解答。她认识到直接告诉雪雁答案有些不妥,应该让孩子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她如何解答,这样孩子才会记住。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独立思考,包括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善于独立思考,遇事就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就能创造性地去认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不仅有利于现在的学习,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生的事业奠定基础。 现在很多父母,习惯于给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也是像雪雁的妈妈那样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大人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使孩子养成了依赖性。 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后,就不知道什么是思考,也不会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一切只等待着父母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没有创新精神,只会人云亦云,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因此,毎个父母都要尽早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生活上的事情开始,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父母决定什么事情,也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应进行引导,而不是告诉孩子如何去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对未知的探索;孩子钻牛角尖时,让孩子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等。 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独立思考,当孩子问为什么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给予解释,甚至有些问题可以暂时不要回答,而是提出建议,让孩子去观察和动手验证,这样收效会更大。平时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在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睡觉前,父母可以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让他们看一些画册、儿童读物等,并从中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这样可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眼界更开阔。 让孩子在独立行动中自己动脑 双双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别看她人不大,能做的事情可不少,比如洗衣服、打扫房间、帮妈妈做饭等。学校里举行的野炊活动,只有双双一个人不用老师帮助,因此获得了老师的夸奖。老师号召班里的同学都要学习双双独立生活的能力。 双双现在如果离开父母,完全能够很好地生存,这是因为从小她的父母就开始让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双双在动手的同时,也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有些问题,她还能想出好主意帮妈妈解决呢,这使双双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因为动手少,动脑也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孩子现在的学习不利,也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但会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用完成故事结尾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志清为了能够使儿子学会独立思考,经常用儿子爱听故事这个特点启发他,让他多动脑筋。她讲故事与别人讲故事不同,只是把故事的开头、过程讲得特别详细,但结局不告诉儿子,而是让他通过故事情节去想象结尾会是什么样的,还要他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尾,并鼓励他说出两个以上的不同结尾,最后才告诉儿子原故事的结尾。 儿子在妈妈这样有趣的训练下,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到后来自己都能编一些故事讲给妈妈听。志清看到儿子这样,非常高兴。 孩子一般都喜欢听故事,也爱玩游戏,父母利用讲故事却留出结局悬念的形式引导孩子去展开想象与思考,让孩子在听故事的玩乐中学会动脑,孩子会乐此不疲,不至于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是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教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 张规的女儿今年八岁,她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张靓为了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自己不知道答案的,让女儿与自己一道去查资料,去观察、思考;对于自己知道答案的,张规也先让女儿动脑想一番,并且告诉她答案也许不止一个,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对女儿所给出的新颖答案进行表扬,最后才告诉女儿正确的答案。 张靓的女儿在妈妈的引导下,不但提问兴趣提高了,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傻”,但无论孩子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烦,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答案,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脑能力 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而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难题”,这时,守在一旁的父母要鼓励他们“启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 营萤把一小瓶水倒入另一个大一点儿的瓶子中,左看右看之后,又倒回原来的瓶子。就这样反反复复,不解地问妈妈:“在这个大一点儿的瓶子里,水怎么变少了?”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递给了她一个更小的瓶子:“把水放这里,试试看。”结果,瓶子装满了,水还剩了一半。莹莹又试了几个来回,突然开窍了:“这些水放在大瓶子里就觉得少、放在小瓶子里就觉得多……’’ 水是一种富于变化的“玩具”,孩子百玩不厌。家长不妨顺应孩子的兴趣,让他想一想:水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处?水是怎么给花“解渴”的?启发孩子尽量说出多种答案。当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个小试验:把水调出各种颜色,再将一枝白色的花插入不同颜色的水中,观察花的变化。亲自实践之后,孩子知道了花是怎么吸水的,同时也能发现思考的奥妙,享受思考的乐趣。 在游戏的时候,孩子经常会因“走投无路”而发出“求救”信号。这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让他有时间自己琢磨琢磨: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不行,再给孩子一点提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这有助于孩子从小学会思考问题。 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一些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指路,而不习惯于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还要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这里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能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吗?”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独立思考的意识。 要给孩子单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在自己的房间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件东西时,家长不要随意打断。当孩子在想问题时,家长不要太心急,应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如果孩子把结果弄错了,家长可以用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出问题和孩子共同讨论 父母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的大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就要从为孩子提出问题入手,父母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会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断思考。 在孩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父母要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题目,比如茶杯的不同用途等,还可以用如何解决突发事件,如“如果你在大街上走丟了怎么办”等类似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父母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从全面和新颖的角度思考,让孩子勇于突破常规的想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用合适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这是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孩子会对自己的问题和表达方法进行缜密的思考。而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思想会受到父母的左右,只会盲目附和父母的意见,这样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 所以,父母应鼓励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在孩子发表意见时,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积极肯定和表扬,增强孩子主动表达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