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与教条。 对孩子的训导,父母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把训导转化为对孩子具体行为的指导,切不可采用教条式的语言对孩子进行规由于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对规范的语言进行变通,他们总是认为父母和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一旦平时父母对他们进行的训导与具体环境和具体事件相矛盾,或者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感到困惑。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孩子要么会对父母的话产生怀疑,由此可能导致更深的怀疑。要么怀疑父母的真诚,要么怀疑父母的能力,要么怀疑父母的正确性,最终可能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很多孩子孤僻性格的形成都与此种教育方式有关。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次明明的爸爸在院子里修理摩托车,10岁的明明蹲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着。 爸爸:明明,从中间抽屉里拿一块纱布给我。 明明:(不高兴地看了爸爸一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爸爸:我正忙着呢,双手都是机油。 明明:你不会去洗洗。 爸爸:(这下子火了〕这孩子怎么这样懒。 明明:你说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爸爸:这么不懂事,真是白养你了。 明明:你要养我的,我又没叫你养我。 要不是明明母亲从屋子里出来打圆场,局面还真没法收拾。从这里我们看到,教条式的训导一旦脱离了具体环境就显得荒唐。父母应该要求和指导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具体的事情,可以要求孩子自己学会穿鞋袜,学会刷牙洗脸,学会收拾玩具,学会收拾书本文具,学会扫地,学会洗手帕,学会浇花等等。总之,训导应该针对每一件具体的事情。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他们自己应该做的,还有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做的。既 注意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还要注意排除孩子把责任心和自私等同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教条式的训导,使孩子感受不到人是需要互相友爱、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才能好好地生活的道理。孩子记住了这句话不一定表明他具有独立精神和责任心,相反,往往成为他狭窄与自私、缺乏同情心与合作精神的借口。 清算式教导。 “你今天做的错事我都给你记着,到晚上我再跟你算账。” 这句话是那些脾气有点暴躁的父母经常说的。由于种种原因,要么由于工作忙,要么因为有客人在场,要么在亲朋家里做客由于面子关系,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们没能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加以纠正,于是就用这句话来警告孩子。 清算式训导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成熟,使他们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缺乏对行为结果进行预料的能力。他们或许因为一时兴之所致,或许因为活泼的天性,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出了过失,如打烂了碗碟,敲坏了家具表面,拧坏了摇头扇的开关,弄脏了衣服,惹哭了别的小朋友,忘了关冰箱门等等。当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细心的父母就会提醒孩子让迪们小心,预防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麻烦。当这些情况已经发生了,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申斥和动手打孩子。当孩子因不是自己主观上的过失而遭受惩罚的时候,久而久之,会养成不公平的心理,个性中缺乏对别人的宽容精神。严重的还会出现固持己见、自以为是、不明事理、胡搅蛮缠等现象。 放寒假了,凯凯从幼儿园带回了成绩单,有两门课不及格。凯凯小心翼翼地蹭进了门,发现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爸爸:凯凯,今天这么早就放学了。 凯凯:放假了。 爸爸:成绩单带回来了吗? 凯凯:(神情紧张)带回来了。 爸爸从孩子手里接过成绩通知书,发现了有两门课不及格。这时候,凯凯突然哭了。爸爸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爸爸:凯凯,老师批评你了? 凯凯:嗯。(一边抹着眼泪) 爸爸:老师是怎么批评你的? 凯凯:老师说我上课不注意听讲,有时候作业不好好做,所以才会不及格。 爸爸: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你,你肯定难为情,你恨老师吗了 凯凯:不恨老师,老师说得对。 爸爸:你准备怎么办呢? 凯凯:从现在起我就好好学,不让老师再批评我了。 从那以后,凯凯就有了良好的变化。以前他很少顺从父母的督促。现在,他能够正确地对待父每的督促,认为父母是在帮助他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学习认真多了。 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心里没有不难过的。这时候,父母不仅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还要帮助孩子自己下决心改正缺点。如果父母再批评他一通,或者一味地抱怨他,他会感到缺少必要的理解和同情,会因为过分的委屈心理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把委屈埋在心里而变得孤独怪僻,难以和别人包括父母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这不但不利于孩子正确地对待批评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而且对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没有什么帮助。 来自《你的孩子是天才》 主编:林馥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