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资讯动态_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时间:2013-06-21 10:03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宋兰兰 点击:
分享到:
新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万名幼儿入园学位,创建30所小学和16所初中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办百姓身边好学校,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切实为学生减负一年来,全市教育部门认
    新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万名幼儿入园学位,创建30所小学和16所初中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办百姓身边“好学校”,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切实为学生“减负”……一年来,全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实现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公平均衡、特色优质”的教育。

    家门口的“好学校” 解决百姓上学头疼事

    家门口的“好学校” 解决百姓上学头疼事

    昨日,家住江汉区天门墩的陈女士为3岁的女儿办妥盼盼幼儿园入园手续,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能在家门口上公办幼儿园,价格便宜,接送又方便,真是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

    盼盼幼儿园是江汉区教育局直属公办园,为满足群众就近上公办园的要求,今年该局斥资对该园进行扩建,新增幼儿入园学位360个,今秋即可投入使用。

    “好上学、上好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让市民享受更多身边的“名校”也成为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按照普及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路,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全市7个中心城区和2个开发区高质量通过了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7%,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按照优化学校布局、软硬件并举的思路,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76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投资2.6亿元。投资1.085亿元,完成184所校园基础设施改造任务。创建30所素质教育市级特色小学和16所特色初中,全市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新优质学校。

    搭建“教育云”平台 让“流动花朵”共享名师同一节课

    搭建“教育云”平台 让“流动花朵”共享名师同一节课

    昨日下午3时,江岸区三眼桥小学云教室里,二(1)班的同学们开始了语文课《奇妙的春之旅》,与往常不同的是,讲台上并没有老师。借助“教育云”的帮助,孩子们不出校门,便“走进”了育才二小名师晏昭老师的课堂。

    三眼桥小学是一所典型的“流动花朵”学校,现有学生近900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占98%。“有了‘云教室’,我们随时能把名校名师请进课堂,流动花朵不出校门就能听到名师讲课,真正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眼桥小学校长刘立钢说。

    2012年,武汉市启动“教育云”示范工程,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一年来,已顺利完成同步课堂、数字化高效课堂、名师工作室、网校辅修、网络协作教研等5大应用的部署。全市已为17所学校开通了“教育云”空间,全市小学6232个班级“班班通”全面完成,今年9月,还将完成初中、高中6393 个班级“班班通”建设和中小学30间录播教室建设,实现第一批中心城区与远城区结对学校。

    按照计划,到2015年,武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实现武汉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届时,每所中小学都将建起专用多媒体教室,35%的学校还将建成无线校园。

    上高中的武汉伢 八成都能读重点

    上高中的武汉伢 八成都能读重点

    今年,武汉初中毕业生约6.7万人,其中约3.5万人将读普通高中。根据武汉市教育局公布的2013年武汉市普通高中预安排招生计划,今年,全市“省示范”和“市示范”高中拟总招生计划29176人。这意味着,八成以上的线上生可就读优质高中。

    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计划。市教育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普通高中发展政策。开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创建一批特色高中和特色项目学校。

    “20+20亲近母语行动”获教育部推介

    “20+20亲近母语行动”获教育部推介

    清晨朗朗读书声、午间提笔练字忙,昨日,黄陂区前川五小二(3)班同学在语文老师肖华珍带领下,全神贯注,蘸墨挥毫。2012年秋起,全市小学生都过上与书声墨香为伴的生活,这得益于“20+20亲近母语行动”在全市的推广,在不改变学生在校时间前提下,每天早晨20分钟诵读,中午20分钟写字。2012年2月,教育部将这一做法向全国推介。

    “能踢足球、会吹葫芦丝”,黄陂区前川五小的近2000名学生,每人都有一项体育加一项艺术特长;育才家园小学“小小楼栋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常青实验小学的“关爱教育”、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1+8+12科学教育体系”等,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平台。

    截至2012年底,武汉市已有近500所小学通过了区级评估,超过140所小学通过了市级评估。过去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跻身市级平台,成为管理规范、赢得社会赞誉、家长信赖的学校,所占比例超过总数的70%。许多学校不仅自身特色更加鲜明,还建设了颇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

    市教育局负责人:

    让更多人享受

    “教育梦”

    访谈>>>

    市教育局负责人:

    让更多人享受

    “教育梦”

    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理念,让更多的人实现公平、优质的“教育梦”始终是全市教育工作不变的追求。

    加快武汉教育现代化,实施中小学“班班通”

    开展武汉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制武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推进策略。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国家“教育云”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优先实施中小学“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

    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开展教育国际化实验区的改革试点工作,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区。新增20对中外友好学校和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择1-2所高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坚持创新驱动,激活教师“潜能”

    抓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学校内部教师管理机制创新,推行“按需设岗、逐级聘任、双向选择、绩效管理”,激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和支教援教工作,加大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大力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研制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教育领域的意见,设立武汉市民办教育发展奖励资金。探索构建市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督政新机制。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制度、督导问责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建立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公示制度。

    构建监测体系,让学生“轻负担、高质量”

    大力实施有效德育、高效课堂和“阳光体育”运动,加强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中小学生视力防控工作,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体系,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和办学模式。抓好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探索构建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实现“流动花朵”与城里孩子教育“零差别”

    扎实办好政府为民10件实事涉及教育事项。将教育资助范围向学前教育延伸,构建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全力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教育无差别。出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行动。继续加强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每一位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基。

    就业形势逆市而上

    48位代理妈妈

    为留守学生

    撑起一个“家”

    亮点>>>

    48位代理妈妈

    为留守学生

    撑起一个“家”

    年过花甲的沈顺南家住新洲区刘集镇,两个外孙都在邾城四小寄宿。4年前,他将信将疑地把外孙女王晶送进这所学校寄宿,而去年9月,则是提前打招呼替外孙王琪预留了一个床铺。“平均每个月300来元伙食费,48个老师像妈妈一样,把伢照顾得比在家里还好,上哪里找这便宜的好学校”。

    抓关爱,着力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近年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一直是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我市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比例达到96.39%,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我市共落实学年度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400万元,为全市22个贫困乡镇的49076名贫困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全年教育资助工作惠及学生131120人次,资助资金达1.48亿元。

    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按照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的工作思路,我市坚持向学前教育、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等薄弱环节倾斜。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按年生均小学80元、初中150元标准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对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农村学校按年生均100元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将“实施100所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达标工程、改造87所农村中小学厕所”纳入政府为民十件实事,并全面完工。

    中职生人均能选5个岗

    就业形势逆市而上

    中职生人均能选5个岗

    6月7日,来自全市的40多家企业走进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摆摊”,企业带来了1100多个岗位,涉及计算机、光电信息、电子商务等行业。在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季”,该校中职生就业形势乐观,200名应届毕业生,平均每人有5个岗位可以选择。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今年着力做好市人大“4号议案”续办工作,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办好职业教育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和区级职教中心,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发展示范职校、实训基地和品牌专业,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