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豪是个插班生,上大班时他被分到我们班来。新豪给我的第一 印象是,个子很高,很机灵,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些。刚开始 时,我只是发现新豪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参与活动。即使坐着,小动作 也不断,还不停地说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发出怪声。 不久,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接踵而来,每天都会有小朋友来向我 告状说新豪打人,也有家长来投诉说新豪经常在校车上打他们的孩子 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只好与他约定:不可以动手打人!但是这种 方法似乎没有什么作用。我只好把新豪种种行为表现告诉园长和他的 家长。 后来,新豪被诊断出是“多动症”患儿。当时,我的念头是希 望新豪马上退学或转班,我不想因为他而影响班上的另外39名幼儿。 于是,我去找园长谈论这件事。园长却希望我能给新豪一个机会,让 他继续留在班上,因为她不放心让别的老师带新豪,而且新豪的妈妈 苦苦要求幼儿园不要让新豪退学。我只好接受了园长的请求,但是心 里却是十分不愿意。 接下来的日子真是难过,天天都有孩子、家长和老师来跟我说: “杨老师,你的新豪又……”怕他再制造什么麻烦,我只得每天放学 后陪他一起等校车,不管到哪都带他去。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 力,偶尔我也会惩罚、大声呵斥新豪。我也常常把自己的困境与苦恼 向园长和新豪的妈妈倾诉。陈妈妈总是说:“对不起,杨老师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园长也会无奈地劝说:“你辛苦了,不要放 弃啊。”园长还找来有关“多动儿”的书籍让我参阅以帮助我教育和 引导新豪。 好不容易挨到了学期末,学校举行欢送茶会为毕业生庆祝。当 天,除了新豪,我班的全体幼儿都出席了。我发现新豪没有来,暗自 高兴,心想这下可好了,他不会来给我添麻烦了。不料这时陈妈妈带 着新豪出现了,新豪的脸色苍白,看上去很疲倦,手上拿着一罐糖 果,罐子上还有一只会动的玩具蜻蜓。陈妈妈笑着对我说:“杨老 师,我们新豪发高烧,我叫他别来,但他坚持要来看你,还要我买了 这罐糖果来送给你,他说你喜欢可爱的小动物。”望着新豪,我一时 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收下糖果,目送陈妈妈和新豪离开,我的心情久 久不能平静。 现在,新豪已经是小学生了,但我还是会不时地想起他。我很想 向他说声:“对不起,老师太不了解你了。” 评语 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一名幼儿教 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待特殊儿童,更应当给予特别 的爱。由于案例中的“我”起初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加上 班上的幼儿人数太多,造成“我”与新豪之间出现了种种问题, 比如,“我”会惩罚他,他会时不时挨“我”的骂等。其实从另 一个角度讲,像这样的孩子是很可怜的,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和 不适当的教育,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为此他要比别的 孩子承受更多否定的评价和负面的情绪,用这种理解的心态来看 他们,也许就觉得他们没那么烦人了。如果“我”当时能认识 到有多动倾向的儿童不善于考虑他人,也不懂去配合他人行动, 新豪就不会经常处于挨骂的状态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正像医生细心研究病人的 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于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应当 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绪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 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深思熟虑,采取一些能 够照顾到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孩子的教育措施。身为教师,不仅 要辨别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更 重要的是,要真心爱护、了解及支持这些儿童。教师不宜以严格 的标准要求他符合自己的期望。与其经常指责他,不如去发现和 发掘他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使其充满自信,这样才会有益于 他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