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五类,即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文化教育。 ◎日常生活训练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生活礼仪、爱护环境等动作教育。直接目的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身体协调力和平衡感,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懂礼节,懂得尊重和信赖关心别人,并让儿童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间接目的是培养儿童独立性、专注力及自我情感和意志力的控制能力;培养谨慎、协调力、表现能力、互助精神、观察力、社会性;自我涵养、自控力、耐心、宁静等等。总之,使其孩子适应生活环境,奠定独立的生活基础。 ◎感官教育 感官是人类与自然和外界沟通的窗口,它直接影响着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判断力,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因此,蒙台梭利教育也是感官教育为基础的重点。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幼儿敏锐的感官;间接目的则是培养儿童的洞察力,逻辑思考能力、专注力、判断能力和美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训练。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是让儿童先从“量”的认识再导人抽象的数学认识?,培养儿童的心算能力,并非传统的抽象的灌输和口诀的死记硬背。让儿童通过教具了解数学、几何的原理而加强注意力及秩序性、自主性、正确性、精密性,加强理解能力。 美国的教育家史坦丁曾说“在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中,从未遇到过,甚至听说过,一开始就以蒙台梭利体系受教的儿童不喜欢数学。”一般人视数学为困难学科,畏惧它的抽象特质。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数学应从感官训练着手,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透过教具的重复操作,让幼儿轻松的获得数与量的概念,再进入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运算中,自然地养成“不怕数学、喜欢数学”的推理习性。蒙台梭利曾说过“经过蒙台梭利教育出来的孩子,再进人高年级数学学习中他的数学没有差的。 ◎语文教学 0~3岁时,是幼儿语言的敏感期,幼儿书写的敏感期虽推迟至五岁以后才爆发出来,但经过蒙台梭利的日常生活训练和感官的练习后,幼儿已具有读、写的预备基础,再加上蒙台梭利独特的语言教具——几何嵌图板、砂纸字母等教具的操作,幼儿即能自然习得书写和阅读的能力。 ◎文化教育(包括语文、自然科学、音乐及美术的教育与社会性的培养) 让儿童通过教具来学习语文、天文、地理、历史、生物、音乐、美术等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幼儿真、善、美的人格,养成儿童世界观、宇宙观,进而活泼快乐的生活。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热爱生命。了解和认识民族、社会的文化特质,建立宇宙观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诚实、友善、头脑清晰、乐观自信的社会的人。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自然、社会环境发展,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早教中心,在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彻底地探索其教育的根本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孩子,可能使孩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同样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鮮蒙台梭利老师简单且呆板的头脑和教育方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指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棑放红色长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在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学有何区别?孩子仍然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 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所以,唯有在我们对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来源《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作者 崔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