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蒙台梭利的生平简介

时间:2013-06-15 17:01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幼儿园教案组 点击:
分享到: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教育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创立了科学的育儿方法,撰写了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办了国际培训班,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教育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创立了科学的育儿方法,撰写了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办了国际培训班,极大的推动了现代育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

       一  童年时期(1870——1882)

      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父亲是一位思想保守的军人,母亲是为哲学家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蒙特梭利虽是一位独生女,父母却不曾溺爱过她,使她从小就能够关怀别人,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二  青年时期(1883——1896)

      蒙台梭利跟我们一样,在6岁入学,5岁那年全家搬到了罗马, 蒙台梭利6岁入学。在那儿,蒙台梭利开始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

      13岁时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院就读。数学要求精准和步骤严谨的特性使得她在这时候就发现了数学要求精准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的基础。16岁的她以压倒群雄的成绩毕业。(拒绝成为教师)

       也由于她的坚持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17岁的时候她考进了又是不收女生的国立达文奇工科大学。20岁那年,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学期间修习自然科学及现代语言──为后来她发展语文及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植下了良好的学识根底。(设法进入医学院)

      就在她刚满二十岁的秋天,她以自然科学生的名义考进了罗马大学。先修习物理学,数学,植物学,化学等医学院的入学课程,另外还学习了意大利文和拉丁文。一年后全部以甲上优越的成绩及格,而获得可进入医学院的全科及格证书。这时她的父亲已经断绝了她的学费。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度过了那段学医的艰辛路程─却奠定了她生物学的深厚学养,以帮助她了解人类成长的法则。在被同学歧视社会不谅解的情况之下,他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毕业那年她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创下了罗马大学医学院成绩的最高纪录,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与父亲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三  工作与探索阶段(1896——1906)

      蒙台梭利毕业后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只能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

      在任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助理医师期间,开始对智力迟钝儿童的教育问题感兴趣。她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同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也由同情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转而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于是她开始阅读当时塞根关于特殊教育的著作与伊塔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精神病诊所的这两年工作中,她察觉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并且由这两年的体验,她得到了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她深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的活动,可使他们的身体动作协调,并促进其智力发展。

      在研究了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后,蒙提出了儿童的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1898年受教育部长委托被邀请参加担任罗马一所新成立的“国立儿童精神治疗学校”的主任,由她主持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实验研究。

      蒙氏把自己根据塞根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所研究出的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蒙特梭利认为,从事智障教育最重要的是观察,唯有借着不断的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形和需要,再采取有助于增进他们智力的方法,并持续研究才能找出更好的教育之路。

      这种观点使她为学校的同事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的“特殊观察法”,(来了解各个孩子的需要),以及教育法(去帮助孩子智能的进步)。

      不仅如此,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增进智能,每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七点她亲自和儿童相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并做笔记分析和比较,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结果,两年以来,儿童们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这证明她的方法非常成功。

      然而这种惊人的成就也给她带来了沉思,她觉得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注:当时的学者都认为智力决定于遗传);而且,由正常儿童在“公共考试”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表示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法所贻误,便是开始得太晚,甚至两者兼而有之。这是不能忽略的大事,她认为这是人们应该去寻找答案,要努力解决才能安心的大问题。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于是她毅然地接受了新的挑战。

      她发现:她对低能儿所使用的方法,既然能使较低的心智状态成长,它背后的“教育原理”必定也能更广泛地运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会使较高的心智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因为正常的儿童如果能够正常发展,那些低能的心智状态就绝不可能与他们相同。

      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她决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学”。1901她从驰誉全欧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注册,重做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有关学科,以便彻底探索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了沉潜苦研的七年,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论。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

      1904-1907年,她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于1908年出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