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是人之常情,对孩子进行及早的、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本也无可厚非。然而,现实却并不是这样,学校和家长一味重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不适当的超前教育当作先进理念来接受,从而人为地使幼儿教育学校化,使学生教育成人化甚至工厂化,却忽略了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孩子阶段性成熟的内在要求,结果就只能是拔苗助长弄巧成拙,对其天性和潜质造成了扼杀。
美国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两者权衡,成熟更为重要。他曾作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其中一个从出后48周起,连续6周每天作10分钟爬梯训练,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另一个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不用别人帮助,他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由此,格赛尔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催化作用。无目的地提前训练,可能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人和事的兴趣,甚至影响他们对于生活和未来的态度。
尽管如此,如今的家长仍然大多抱有强烈的竞争心理,认为应该尽早让孩子接受各个领域知识的教育,好使孩子打好基础,在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中占据先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反思和质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点,本期摘录的是一位家长对于所谓“起跑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