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就要有玩的样子,“玩”就要玩得有价值。所谓“寓教于乐”,应该也有这层意思。什么是“玩得有价值” ?这个“价值”是什么意思?在很多中国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这个“价值”就是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些,懂的东西更多些。 根据这个逻辑推理,任何与提高儿童智商不相干的“玩”,任何看起来是浪费时间、学不到知的“玩”,都是没有“价值”的。把“玩”看得太功利,“玩”就失去了 “玩”的意义。 孩子应该怎么玩? 很多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总爱扳着手指计算,想知道孩子花了 这么多时间玩,应该得到什么收获。千万不要简单地、直观 地、功利地“计算”孩子玩的价值。在玩的世界里,没有一加 一等于二的立竿见影的结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亲自与孩子玩一玩游戏机,了解游戏机 到底是怎么回事。 寓教于乐是个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乐”都应该有“教育” 的内涵是不要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同一定的教育内容挂钩。 试当一次观察研究的“学者”:观察你的孩子怎么玩,怎么与 人相处,怎么在玩中学到东西。 有组织的游戏活动,不能代替孩子的自由玩耍。每个孩子每天都应该有一段无拘无束、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自由玩耍的时间。 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的自由玩耍的时间。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主要应该用于玩耍。学前班的孩子,虽然可以有一点适度的学习,但寓教于乐 要贯穿始终,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玩耍,其中自由玩耍的时间应该不能少于有组织的游戏时间的一半。上小学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每天自由玩耍的时间至少应该有两三个小时以上。即便是初高中生,每天也应该有一到两个小时的自由玩耍时间。 在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里,老师、家长应该忘掉“指导者”的角色,退出孩子的世界,让孩子自己待一会。当然,如果孩子年纪还小,大人可以在不显眼的地方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 鼓励孩子每天放学后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一段时间。 鼓励孩子到同学家或邀请同学到自己家来复习功课或做作业。 尊重孩子对玩的选择,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玩”。只要不是有害的游戏,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玩、玩什么。 有些看上去打打闹闹,似乎有点“粗野”的游戏,如果无伤大雅,没有不安全的因素,不妨让孩子玩一玩。 如果让孩子课余去学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事先应该先问一问 孩子的意愿。 与孩子一道分析他们的“两性一好”,看看他们更适合于什么业余爱好。 建立更多的社区活动场所,为每个孩子创造平等的参与玩的机会。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孩子就是孩子 玩的教育在美国》 黄全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