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劲的标语翻译,令人不解的广告词,奇怪的T恤衫口号,令人目瞪口呆的菜单,非英语国家到处都可以发现英语的错误用法。当英语在非英语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时,它不可避免地与当地语言和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本地英语”应运而生。 在中国,这种颇具地方色彩的英语被戏称为“Chinglish”。网络上给这种“中式英语”下的定义是,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随着大量外国人到中国工作、生活和旅游,“中式英语”也逐渐引起了外国人兴趣,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中国公共场所指示牌和餐馆中的英文菜单。 机场内的“神翻译”。机场作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大门”,每天都在迎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为方便各国游客,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在机场中被广泛使用,无论是道路指示牌、候机厅商店中货物的价签,还是卫生间的提示牌,凡是有中文字的地方,基本都会有相应的英语翻译。然而,就在这一小行英语中,那些饱含中国特色的“神翻译”,常令过往的外国游客哭笑不得。 英国《每日邮报》3月19日发文对外国机场内的“雷人翻译”进行了盘点,其中,大部分错误翻译都来自中国机场。该文称外国机场是“可怕和混乱的地方”,一些离奇的、使人疑惑的词组,被写于机场的日常警示牌中,其含义令人相当费解,致使人们在候机时存在危险,尤其是一些用中文写的标识牌。 文章提到了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神翻译”:在中国机场的卫生间内,“小心地滑”的牌子上赫然用英语写着“小心山体滑坡”;“小心碰头”的提示被翻译成“注意裆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请不要把烟灰留在此处”的警告牌,被译成“请不要将这儿炸成灰烬”;紧急出口上标有“平时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相对照的英文却写成“和平时期禁止入内”;“请在一米线外等候”的提示牌,就更让老外一头雾水,因为其英文的意思竟是“请在一碗米线外等候”;而“聪明”的中国人还根据英语的单词组成,创造出了“unrecycling”这个词汇,来表示“不可回收垃圾”。 报道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由于“一知半解”的当地人,喜欢对英语进行逐字直译;二是人们更倾向于依据本国语言的规律和习惯,对英语进行搭配和使用;还有就是文化差异,使得各民族对相同词汇的认知大相径庭。 然而,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外国人并不讨厌“中式英语”。正如英国《卫报》的报道所言,更多老外觉得“中式英语错得韵味十足”,为字母语言添加了别样的调味剂。 而且早在2005年,“Chinglish”就被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评为了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并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中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 现在,对来过中国的老外来说,拍下在旅途中发现的“中式英语”,然后上传到社交网络,分享给朋友们,已变成一种新时尚。在机场中,在餐馆里,在大街小巷穿梭时,外国游客在这些“词不达意”的翻译上,似乎又找到了新乐趣。 国外甚至建立了专门收集各国各地英语错误写法的网站engrish.com,除了贴图,老外们在还开始讨论哪个国家或是哪个城市中英语错误最多,中国作为英语“重灾区”,毫不意外地常常“榜上有名”。“找错误”在网络上的走红,也使得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加入到了寻找错误英语的行列之中。 许多中国城市也都在积极消除这些看得见的英语错误,这让不少外国人“大呼遗憾”。为使中式英语不被“消灭殆尽”,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还出现过“救救中式英语”小组,吸引了8000多名“中式英语”爱好者,成员上传了超过2500条有关“中式英语”的帖子;在国内网站如天涯、豆瓣上,有关“中式英语”的帖子也总能得到不少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