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资讯动态_

父爱怎能成为“绑架”孩子的借口

时间:2014-07-22 09:15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赵芳辰绘 【 案例回放】 本报4月23日一版头条《父女间的教育战争》报道,武汉女孩苏晓梅上学12年间,父女俩的冲突从未断过,父亲对女儿的管教一度让女儿逆反厌学。苏以彬12年陪读

    本报4月23日一版头条《父女间的“教育战争”》报道,武汉女孩苏晓梅上学12年间,父女俩的冲突从未断过,父亲对女儿的管教一度让女儿逆反厌学。苏以彬12年陪读,3次举家随迁,最后索性与女儿一同学习、高考、上大学,父女考进同一所大学同读,被网友称为“男版孟母”。

    这位父亲导演的这幕家教闹剧,其心理动因就是潜意识里“未完成事件心理”和“亲子三角关系异常”导致的补偿心理情结。  

    ■马志国

    人的心灵如同一座冰山。我们平时看到的“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很小一角,冰山潜藏水下的“潜意识”,有难以觉察的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中,一个人不是那样行事而是这样行事,从意识层面会说出很多道理,但是,真正的根源却往往在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的潜意识里。很多时候,人们许多似乎匪夷所思的言行,要在潜意识里才能找到真实的心理动因。这位父亲导演的这幕家教闹剧,其心理动因就是潜意识里的补偿心理情结。 

    首先是“未完成事件心理”导致的补偿情结。 

    “未完成事件”的概念来源于完形心理学,大概意思是,我们内心对许多事情,都会追求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如果哪件事情在心理上没有完成,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就是没有获得完整的心理图形,那么,这件事情就成了未完成事件:它可能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可能是一种未满足的需要,可能是一个未实现的愿望,可能是一种未表达出来的情绪,可能是一种未完整经历的生活体验。 

    诸如此类的未完成事件,会成为支配生命的一种驱动力,驱动人去完成它,去体验它,去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于是,就会演绎出许多令人莫名其妙的故事。一对30岁出头的恩爱夫妻,男方提出离婚却并非是因为妻子不好。而且妻子还非常理解丈夫,说隐约感到丈夫心里有一个结。原来,两人是经人介绍相识的,而男方非常向往那种偶然相识的自由恋爱,却没有体验过,没有经历过,这成了他恋爱情感史上的一个未完成事件。因此,潜意识里总试图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完成个人恋爱情感史上的那段未完成事件。 

    这个案例中的父亲也是这样。他当年“因10多分的差距没能考上大学”,这一人生历史上最重大的未完成事件,成了他生命里的强大驱动力。因此,潜意识里总要试图在心理上获得补偿,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完成个人历史上的那段未完成事件。这一驱动力是那样强大,强大到为了让女儿替自己圆梦,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强大到为了自己圆梦,不顾自己人到中年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婚姻责任、家庭责任。正是如此驱动的结果,把父女俩一同逼进大学,导演了一幕闹剧。 

    其次是“亲子三角关系异常”导致的补偿情结。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与母亲,父亲与孩子,母亲与孩子,构成了亲子三角关系。我们知道,最稳定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就因为它的三条边相等,角度都一样,距离也一样。理想的亲子三角关系,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都应该处于一个恰当的状态,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有利于各方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整个家庭心理关系的稳定。某一方出现心理问题了,也有助于缓解心理焦虑,化解心理问题。

    如果亲子三角关系异常,就会导致当事人各种各样的异常心理行为。就孩子方面说,有的孩子出现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就是亲子三角关系出现异常所致。如果得不到调整,孩子到了青春期,还会出现两性及婚恋心理异常。如果是女孩,会继续爱慕父亲型的男人,特别是已婚男人或比自己大的成熟男人;如果是男孩,就会继续喜欢与母亲角色相似的女性,特别是已婚女人或比自己大的女人。 

    这个案例中,亲子三角关系明显异常,最突出的是夫妻关系太远了。异常的夫妻关系,是这幕家教闹剧愈演愈烈的一个诱因。假如他们夫妻关系正常,就会帮助这位父亲的心理得到调适。有些单亲家长对孩子的学业逼迫更甚,就与单亲家长的心理难以得到调适有关。这对夫妻关系的过分疏远,让父亲与女儿的关系摽得更紧:在把自己和女儿逼进大学的同时,夫妻感情的缺失也得到了某种补偿。 

    如今,这位父亲的未完成事件已然完成,应该尽快回归理性,积极调适亲子三角关系:赶紧放飞女儿,赶紧走近妻子。(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