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新的时期,学前教育怎样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实现新的发展?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本报记者 苏令 政府投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记者: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您对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何期待? 虞永平:我特别期待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思想高度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觉悟。只有有了这种觉悟,学前教育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我特别期待各级政府更具有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喜的是,发展学前教育正在逐步被各级政府理解成自己的责任。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真正认识到办好学前教育,是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学前教育就是在构筑国家未来的财富,只有办好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各阶段教育,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才能真正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记者: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虞永平: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投入是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核心表现。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政府要一鼓作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政府投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加强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对决策和管理的投入。当前,管理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事业发展需要的情况很突出,有些地方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缺乏必要的监管,必须重视和加强。否则,管理工作难以真正到位,行业监管难以落实,难免出现工作漏洞和问题。学前教育是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紧密相关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学前教育发展必须以“有质量”为前提 记者: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幼儿园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合格率过低的现象,您对此怎么看? 虞永平:学前教育的根本标志就是公益、普惠和有质量:公益意味着学前教育是公共事业,是政府和家长共同分担办园成本的,幼儿园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在不同程度上有政府投入的保障,也是公众能够承担的,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普惠意味着大部分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会均等,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分布,公办园是普惠的典型,绝大部分民办园实现普惠;有质量意味着按照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专业标准,在专业条件和环境下,由专业人员实施保育和教育。 公益、普惠和有质量必须统一起来,只有普惠的才能是公益的,只有是公益的才有可能真正普及,普及的必须是有质量的。至于一些地方出现的幼儿园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合格率过低的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无论出于解决“入园难”、增加收益还是提升入园率的目的,任意扩大班级人数、大量招收不合格教师,肯定会带来安全隐患,也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值得指出的是,入园率本身不能充分说明学前教育的发展,只有有质量的入园率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质量的入园率意味着院舍合格,班级面积和人数符合国家的要求;有专业人员从事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有科学的、适宜的课程和活动,教师有组织活动的自主权。发展学前教育一定要有质量意识,一定要坚持有质量地普及学前教育。 记者:在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虞永平:学前教育的发展应该建立在质量基础之上,应该是保质量前提下的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影响儿童终身的发展,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基础,必须坚持以“有质量”为前提。我国的学前教育从总体上说必须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欠账多、底子弱、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相对较弱,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发展。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基本特征就是加速度、大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发展下,初步缓解了“入园难”和“入园贵”的现象;另一方面,二胎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学前教育的重大挑战,必须科学预测、周密筹划、积极应对,必须加快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速度,以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入园高峰,确保不出现新的入园难,确保有足够的合格教师投入学前教育事业。 专业性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如何看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具备哪些特征? 虞永平: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必须全面建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小学化”的问题。 首先,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定位是公益、普惠和有质量。发展学前教育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所谓政府主导,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意义,在严重缺乏公办园的地区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政府主导的首要意义就是政府主办;在公办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政府主导除了加大投入外,重点可能是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公益性。 其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结构,公共资源的布局一定要均衡,必须强调公办园的基本比率,以便提升学前教育的基础水准,确保示范指导力量的培育和发展。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布局还意味着确保政府与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确保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绝大部分。政府的投入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再其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有基准门槛。这个基准的核心是专业化。包括教师队伍、保健医生、保育员、厨师等的专业化。 记者:您怎么理解学前教育的专业性?是否谁办园谁就能做园长?为什么有些地方幼儿园很难留住专业医务工作者? 虞永平:专业性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专业性意味着从业人员有专业的态度和意识,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科学、有效的学前教育工作。国家专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培养和培训幼儿园教师。除了教师队伍专业外,幼儿园的课程和房舍设备也应该是专业的,这里的专业是指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指南和政策,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幼儿园园长首先应符合幼儿园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合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并不是谁办园谁就能做园长。非专业人员举办幼儿园一定要聘任专业人员做园长,确保幼儿园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避免各类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事件的出现。 至于保健医生在幼儿园很难留住,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相应的地位待遇不能得到圆满的落实,如职称系列两不靠,既不能按门诊医师评,因为没有临床经历,也不能按教师评,因为没有教学;此外,护士和教师都享受护教龄津贴,但幼儿园保健医生没有,造成同工不同酬;三是有些地方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不能像教师一样享受绩效奖励,这样就很难留住专业保健医师了。专业的保健医师对幼儿园来说非常重要,是幼儿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力量,必须在政策上做出重大的创新,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鼓励他们专心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