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以新生儿的哭声为起点,经历了非言语阶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三个阶段。在非言语阶段儿童通过哭声、其他非言语的声音、表情、动作等表达机体的需要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情感的需要。口头语言的使用一般从1岁左右开始,并延续到终生。儿童在使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时经常会出现用手势伴随单个的字进行交流的现象,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现象出现在儿童句法发展的单词句阶段。 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1岁至1岁半。例如:当孩子说“妈妈”这个词时,既可能代表 要妈妈给他拿东西,也可能让妈妈给他穿衣服,还可能是要妈妈带他出去玩……单词句有以下特点:所用的词并不是单独和某种对 象联系.而是和某种情景相联系;单词句含义不够明确,语音也往往不够清晰,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所以,单词句又可称为“言语动作”。由于单词句表意不够清楚,成人除了根据孩子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外,还必须根据说话的情境来推断其意义。因此,一般只有与儿童亲近的人才能听得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出现这种语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的,而直觉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 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是: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 1 岁至1岁半的孩子刚开始学会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的思维仍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感知和动作仍是其表达的主 要手段,用抽象的词语来表达仍是居于辅助的、不重要的地位。知道了以上这些道理,就不难理解孩子在正式说话之前经常用手势 伴随单个的字进行交流这一语言现象。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