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 与成人相比,幼儿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攻击性和破坏性。如果成人长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嫉妒将成为幼儿人格的一部分,严重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事件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小明折的飞机没有小刚的好,老师特别表扬了小刚。于是,小明趁飞机落地时,故意踩坏了小刚的飞机。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小红的妈妈长时间抱着别的小朋友,小红不高兴了,她故意大声唱歌、大声讲故事,但还是没有人注意她。结果,小红摔掉了手里的杯子,放声大哭,边哭边说:“妈妈不爱我了!”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也亲历了儿子面对15个月的小妹妹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嫉妒行为,由此我开始认真思考儿童的嫉妒心理及嫉妒行为,希望能够正确认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对待幼儿的嫉妒。 婴儿3个月时就有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感情,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但是在自我控制、表现形式以及强烈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与成人相比,孩子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相关研究显示,婴儿3个月时就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16个月开始出现嫉妒表情,18个月开始出现明显而具体的外在表现。从引起幼儿嫉妒的原因来看,幼儿最初的嫉妒主要与母亲有关。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大约从1岁半起,幼儿一旦发现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时,就会以攻击别的孩子或以哭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引起母亲的注意。 幼儿的嫉妒除了与母亲有关外,也与同伴所拥有的物质有关。2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关注同伴的玩具或其他东西,如果其他小朋友拥有更多更好的玩具、零食或其他东西,他就会去争抢、破坏或做出别的一些行为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嫉妒开始与同伴间的比较有关。进入幼儿园学习,同伴间的比较增加,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会成为引起幼儿嫉妒的主要因素。此时,因为其他小朋友获得更多关注和赞扬而导致的幼儿嫉妒行为非常显著。根据引起儿童嫉妒的因素,幼儿的嫉妒行为基本上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情感独占,不能接受爸爸妈妈喜欢或亲近别的孩子。生活中许多幼儿一旦发现爸爸妈妈疼爱或亲近弟弟妹妹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等行为,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已经4岁的孩子要求家人抱着走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家人对自己的注意。 二是排斥同伴,抢夺玩具。对于比自己拥有更多玩具或食物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幼儿首先出现的情绪是羡慕。如果他们愿意和自己分享这些东西,孩子会很喜欢与他们在一起。但是如果同伴不将这些玩具或食物与自己分享时,嫉妒情绪往往随之出现,从而出现排斥、故意抢夺或破坏玩具等行为。 三是突出自我,敌视同伴,对获得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的幼儿怀有敌对情绪。当别的幼儿在活动中有了进步,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家长、老师的表扬时,幼儿往往会表现出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而且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甚至有的幼儿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幼儿的缺点或不足,对别的幼儿讽刺、排斥等。 嫉妒是幼儿正常的消极情绪反应 对学前期的幼儿而言,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1岁半的幼儿刚刚具备“客体永久性”的能力,意识到“我”与别人的差别。此时的幼儿,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触,在对物质所有权上表现出独占行为。对妈妈或者爸爸同样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是我的,只能抱我不能抱别人,只能爱我不能爱别人。 2岁之后一直到6岁左右,幼儿认知发展进入前运算时期,“自我中心”是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此时的幼儿,还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他们情绪反应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只会根据外界环境中人或物对他们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应对。因此,面对与他们形成竞争关系的弟弟妹妹或者同伴,他们希望能够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能够拥有自己向往的玩具或食物,希望受表扬、被肯定的那个人一直是自己。他们不能也不会分析自己的这些希望是否客观合理,更不会进行有效地自我调节。所以,对幼儿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自然情感。 幼儿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是一种包含了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可见,作为一种消极情感,如果长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嫉妒将成为幼儿人格的一部分,严重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嫉妒心强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嫉妒是因为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这种破坏性的消极情绪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会引起多种心理问题与疾病。有研究者指出,如果幼儿长期处于嫉妒情绪之中,总是让自己处于一种强烈的不平衡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而这种不良的发育又会导致消极的情绪产生。 其次,嫉妒心强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嫉妒的本质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嫉妒心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会制造矛盾,会孤立自己,它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这将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尤其是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会极大地妨碍幼儿融入社会的步伐。 幼儿嫉妒心理需要积极正确引导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伴随着嫉妒心理而出现的一系列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教育者教育方式不正确引起的。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养方式来面对幼儿的嫉妒行为,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给幼儿带来的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一,要正视幼儿的情感,给幼儿足够的爱,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嫉妒是一种消极情感,它一般发生在感到受冷落、不公平的情况下。莱赫斯特指出,“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因此,孩子见不得母亲或亲人对别的孩子好,出现情感独占行为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让孩子知道,他是你最爱的孩子。当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要特别注意态度,而且要明确告诉孩子,你爱其他小朋友,更爱他。 第二,要倾听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当幼儿的嫉妒是与同伴的物质有关时,成人需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倾听并回应幼儿,引导他学会自我调节。如果幼儿因为别的小朋友拥有一个新玩具而自己没有从而对同伴产生嫉妒心理时,成人要做的不是责怪他,而是温柔地把他抱在怀里,微笑着请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以此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消极情感的伤害。 第三,要挖掘幼儿的特长和优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嫉妒心强的幼儿往往是由于自身在某方面与别人相比存在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成人要避免幼儿间的横向比较,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纵向发展上,要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成人要善于挖掘幼儿的特长和优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激发和强化他的自信心。同时,成人也要帮助幼儿找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努力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强的幼儿往往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都很强,他们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成人可以适当利用幼儿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激励幼儿的竞争意识。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分析,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念,知道竞争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而不是通过破坏行为拉别人后腿。因此,如果嫉妒心理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