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是一种教养,是通过家庭教育而养成的一种品质和习惯。优秀的品德来自于良好的教育和经常性的养成,缺一不可。品德不是天生的,与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完全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 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往往表现出忠诚、勇敢、勤勉、坚贞、吃苦耐劳等品质,这些品质大多是从小通过所接受的教育而逐步养成的。这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更取决于家长对子女品德的影响。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家庭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齄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有的人很聪明,但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把无聊的任性、散漫的乖僻、狂妄的自尊等等看作是"个性",使得聪明在他们身上成了貶义词。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的道德品质,必须从小培养,切不可大意。 一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孩子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识还很浅薄幼稚,对人的道德评价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所以家长对周围现象和行为的评价,应是非分清,善恶分明,给孩子打下爱憎分明的烙印。如:同伴间玩耍常会出现哭闹现象,有的家长会问清原因,帮助孩子正确解决同伴间的纠纷。而有的家长见自己的孩子哭,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说:"就知道哭,你没长手,别人打你你不能打他?真没出息!"这种成人错误的评价,将会使孩子的行为出现扭曲。家长可利用童话和游戏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如:让孩子装扮社会生活中的警察、营业员、医生等角色,帮助孩子纠正与角色身份不相称的行为。 二 丰富孩子的道德情感 要利用电影、电视、儿童读物中优秀的道德形象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做到"以情育情"。还要经常运用孩子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事情感染幼儿,做到"以境育情"。如:参观现代化工厂、亲朋好友的新住房等,让孩子了解家庭和家乡的变化;带孩子游览名胜古迹,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 训练孩子的道德行为 孩子的情感易冲动而不稳定,而且自制力和坚持性差,所以孩子的道德认识常常和道德行为脱节,家长应加强对孩子具体道德行为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家长对孩子正确的行为要不断强化,及时肯定与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纠正错误行为。 家长应当创设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苹果、接待客人、将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洗自己的手帕等,在情景中让良好的行为经常重复发生,从而形成习惯。 让孩子懂得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