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少父母对孩子出于好奇地问这问那总会表现出厌烦。因此,他们不是不予理睬就是予以搪塞。有些没有耐心的父母甚至训斥孩子胡思乱想、不守规矩。其实,这些父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教育专家指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大多都有质疑问难的习惯。因为他们与一般孩子的思维不同,他们惯于逆向的发散性或侧向性的思维,所以他们的问题特别多。而要想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创新人才, 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的质疑问难,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对孩子创新素质的形成非常重要。无数科学家的发现或发明的事实证明,上述的三种思维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前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思考为什么东西都要落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空呢? 经过悉心的研究,他创造性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国古代的李时珍对古书上说的大豆能解毒产生疑问,于是给狗吃了毒物,再吃大豆,结果并没有救活。后来,他又做了不少试验,才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显得出来。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这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家长应怎样来培养教育孩子质疑问难的习惯呢?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家长应该结合家庭的生活、劳动、娱乐、交际等情境,激发子女发现问题,引导子女提出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明天要举行亲朋聚会,在家长阐明了聚会的目的、意义、形式等大致情况后,可让子女谈谈哪些细节问题还需要明确,具体操作时将会碰到些什么困难,用什么方法省时、省钱地解决这些问题,道理何在, 等等。家长可适时对其合理地进行评判。 随遇而问,引而不发——家长要鼓励子女独立地"创造性"地解答,但要自圆其说。在多种答案中,要有根据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阐述最满意答案的缘由。家长不要急于评论孰优孰劣,对子女能提出多种的、新奇的、意外的、综合的、策略性的答案要予以激励。例如,一位父亲与孩子夏天在大树下纳凉时问孩子什么是幸福时,孩子讲了许多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的优越和乐趣为幸福后,父亲要求结合目前的情境谈幸福。 孩子环顾了一下周围事物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是幸福。" 然后父亲要他讲讲其中的道理,于是劳动的伟大、为别人着想、老年人要为青年人谋幸福等一系列哲理通过孩子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最后还联系到自己说"年轻就意味着幸福","年轻人为老年人服务也是幸福",并决定加人"少年社会服务队"。家长在随意问时,设计问题的原则应当是:一要小而具体;二是新而有趣;三要有适当难度;四要富有启发。 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地循循善诱——对某些事物家长可采取扩大、缩小、替代、重组(改变程序、速度、位置〉、颠倒、组合等观点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在面临习惯性的划一思维模式时,家长可问孩子:"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答案吗?""这件事跟什么事相仿,本质上有何差别?""你的回答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如换一个角度思考又如何?""你的回答是在哪一个层次上说的?"等等。 家长要指导孩子善于联想和发展想像力。联想和想像是逼近创造的原型启发,是科学家发明创造必备的心理品质。人们从鸟的飞翔想像人在空中飞行,终于发明了飞机;从海豚潜水的本能联想人在海底探宝,发明了潜水艇…… 要丰富孩子的联想和想像,父母应尽量扩大子女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把知识与经验联系在一起,把概念性的东西与形象性的东西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多让孩子接触社会,拥抱大自然,增加现实生活中体验的知识和原理的机会,从而伸展他们想像的翅膀,延伸知识成为现实,或延伸现实成为知识。此外,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包括文艺、科普等方面的读物,使他们获取较多的间接经验,在创造性活动的有机组合中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