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故事素材_

你把孩子和金表一块带到修表店吧

时间:2014-03-04 17:30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儿童创造力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力。有人认为婴儿毁坏玩具,便是创造力思维的最初体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个性。
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位父亲问自己的儿子:"一个耷哑人去一家五金商店,他想买一些钉子。因为不能说话,只好打手势,他双手配合做了一遍钉打子的动作,售货员却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了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的意思并给他拿来钉子。正在这时,又进来一位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刀,盲人是怎样做的呢?"

儿子很快用手指做了一下剪东西的动作,得意地说:"盲人这么做。"

却见那位父亲大声斥责道:"笨蛋!盲人可以直接说我买一把剪刀。他又不是哑巴。"孩子脸上兴奋的表情不见了,很委屈地低下头。

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确实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脑筋急转弯"在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用新奇巧妙意想不到的念头替代常规思维。上述这位父亲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做法本来很好,只可惜他太急功近利,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发明家,一句"笨蛋"有可能就此扼杀了儿子所有的创造性、积极性。
 
同样的例子: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掉一只,还剩几只?回答剩九只是错的,应该一只不剩,因为其余的鸟都惊飞了。
 
也有人辩驳说剩九只是对的,因为它们惊呆了;还有说剩一只的,因为这一只是打掉的那只鸟的妈妈,她不忍心飞走。

其实,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方式有很多种,可我们很多家庭的做法往往背道而驰。

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孩子随意支配,似乎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规定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种绝对的专制权直接导致孩子们失去独立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谈何创造呢?

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又会走向另一极端:娇纵溺爱、放任自流,他们不论是非,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没有原则性地为孩子操劳,不让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结果使孩子形成依赖性,遇事没主见或固执己见,因而失去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许多父母已然把自身的思维方式习惯地固定成了一个模式,并且积极地按这种方式去复制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多问为什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凡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书上怎么说的就怎么做……

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强劲的动力,人们之所以崇尚科学、发明家,因为每一次发明都提高了生产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一场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电灯,给黑夜带来了光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使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电视、电脑、网络信息……
 
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到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而今又迈入信息时代,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反映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一般会有发明、创造、革新、革命、创意等。而创造素质的培育,正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联合国文件指出:"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縮小差距,消除差距。"

西方哲学家在谈到中西民族思维特点时,也爱用这样的比喻:东方人的思维像《易经》中的太极图,封闭而和谐;西方人的思维如基督的十字架,呈放射状态,开放而发散。这也许是中国封闭式思维的本源吧?

我们先不考证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老师和父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尽管在心理上,他们推崇科学,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但在实际做法中,他们却将科学家、发明家神圣化,认为这是天才的行径,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只要有"出息"就行,所谓的"出息",仅在于考个好大学、谋份好工作之类的自我满足感。无论在言行、思想还是学习上,所有不围绕这一最终结果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他们理想中的好孩子,是"听话"的孩子,完全服从父母的意志,走父母为他们设定的路。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不安本分、常常异想天开的"坏孩子",则加以嘲笑甚至是打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来找他,告诉他自己的一块很值钱的金表被孩子拆坏了,他把孩子臭揍一顿,打得孩子讨饶。
 
陶行知听罢不禁拍案而起,惋惜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朋友一脸惊愕,不知其意。陶行知说:"孩子拆金表,说明他对机械感兴趣,是很可贵的创造力,一只金表怎么能同它相比呢?"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你把孩子和金表一块带到修表店里去,让孩子在一边看修表师傅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店就成了课堂,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儿童创造力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力。有人认为婴儿毁坏玩具,便是创造力思维的最初体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个性。

在法国,鼓励学生犯错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有个孩子见鸡蛋能孵出小鸡,便异想天开,认为卵石也能孵出小鸡。老师没有否定他的念头,而是鼓励他做试验,结果当然可想而知。这个失败胜过老师的讲课,让孩子真正明白了为什么。

美国教师更是注重鼓励孩子活泼自由的天性。有位美国女教师参观上海某幼儿园,看见孩子们背着手,整齐地坐在小凳上唱同一首歌,看到孩子们做整齐划一的体操,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孩子们受到了精神压抑。

我国中学生的书面知识拥有量在世界上领先,可创造素质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社会的创新、民族的创新、国家的创新、企业的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人是创新的主体。而我们做父母的,是否该创新一下自己的儿童教育方式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