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际素质培养是架通孩子成才的桥梁。人际交往具有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协调行为、提高人际知觉准确性的作用。人的交际素质越高,交往的时间与空间就越大,人的生活就越丰富,得到的支持与帮助的机会就越多,机遇也会不期而至。通过了交际这一桥梁,儿童离成功便不远了。 人际交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儿童成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主动积极地与人交往,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那么,父母应怎样培养孩子的交际素质呢?有关专家认为,交际的重点是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待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破裂也往往是由于缺乏主动宽容他人、谅解他人的胸怀所致。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就要做到两点:不嫉妒他人,得理也让人。 教育孩子胸怀宽广,摆脱嫉妒心理,嫉妒一般发生在具有竞争性的人群之间,嫉妒主体同被嫉妒的对象在年龄、文化、才能、地位、职务等方面大体相当。嫉妒的内容也很广泛:别人政治上进步、别人学习上冒尖、别人的专长、别人社交上的活跃、别人仪表的出众等都可能成为嫉妒的对象。 古今中外的哲人明师,对嫉妒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但丁说它是"灾星",培根说它是"恶魔",艾青说它是"心灵上的肿瘤"。 嫉妒,是一种被扭曲的心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隋朝有个薛道衡,因写的诗句比隋炀帝好,终被隋炀帝找借口杀掉。苏东坡因才华出众而"小瞧''王安石,误改了他的诗,最后也被貶职到黄州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它对友谊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克服它、摆脱它。 摆脱嫉妒的方法是见贤思齐,变压力为动力,把嫉妒变成竞赛。朋友的长处对自己是一种挑战,那又何妨,自己也总有长处,对朋友不也是挑战吗?朋友超过了自己,对自己形成了压力,自己应该欢迎这种挑战,积极应战,在竞赛中赶超,在较量中相互促进。彼此接受对方的挑战,并把它视为向上的力量。真正的友谊就应该如此。 让孩子懂得得理让人,以和为贵。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是难免的, 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之间友谊的波折充分说明了 "和为贵"、得理让人的重要。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信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告诉了马克思。过了几天,恩格斯收到了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垂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 但是下面话题一转,马克思又谈到自己陷于一种怎样的困境,往后就再没有什么安慰的话了。恩格斯读了很不高兴,他给马克思写了一封回信,发了一通火。马克思接到信,心情十分沉重,他感到自己那封信出了大错,但一时又难以把问题说清楚。 过了 10天,待老朋友的情绪"冷却"下来,马克思写信认错, 解释情况,表白了心迹:恩格斯的内心也已释然,回信道:"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最老的最好的朋友。" 这样,两个伟人用坦率和真诚巩固了珍贵的友谊。 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对朋友的优点、缺点、长处和短处有个辩证的认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交往日深,发现朋友的若干缺点就大惊小怪,甚至影响友谊,是大可不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