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就在于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上的判断与证实。 人类大脑中的活动,在教育中,我们称之为思维。"为了教育上的目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思维,这是相当确切的。"在书中,我们指出:我们用思维来表示头脑中真正有意识的努力,而不是头脑中不经努力的胡思乱想。也就是说,思维是有相关性的。 在书中,我们引用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这个例子是汤姆森的《思维的规律》中的一个故事:"当少尉正在穿过南美洲的彭巴斯草原时,一天,他的向导突然让他停下,向空中指到:'狮子” 向导的惊呼和举动让上尉吃了一惊,他抬起头来,好不容易看到,在空中非常远的地方, 有一只秃鹫在那里转着圈子滑翔;圈子之下,在他和向导看不到的地方,躺着马的尸体。 向导知道得很清楚,在马尸旁边蹲着一个狮子,秃鹫在空中嫉妒地看着狮子进食。对向导而言,看到鸟,就像旅行者看到一只狮子一样。它绝对在那里,不会错的, 这就是一个不用花太多心思就能想到的例子,对他们来讲简单得如同唾手可得,而对我们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还需要费许多劲去摸索。 看到秃鹫,就联想到那儿有动物的尸体。但是,秃鹰在远处徘徊,而没有俯冲下去享受它们的美餐,这让人猜到有些动物已经捷足先登了,是狗或豺狗吗?不会,秃鹰不会怕它们,会把它们赶走,或和它们分享。肯定是更大些的动物,因为周围地区有些狮子,人们就可以推断只有狮子在那儿吃东西了。 我们在书中用"狮子效应"来总结这些思维的步骤。由秃鹰想到马尸,由秃鹰徘徊想到下面还有更强大的动物, 由附近存在狮子的客观事实,想到下面就有狮子,这就是思维。 实际上,这就是把事物联系起来想像的一个链条式判断。思维就在于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上的判断与证实。 孩子们应该在学习中恰当地运用"狮子效应",从原因追寻到结果,或从结果探寻到原因,通过运用比较的办法来发现事物的异同,根据逻辑关系来判定原因与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