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专家观点_

试析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流派

时间:2013-12-13 13:36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程。1981年10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标志着对苏联模式的颠覆
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程。1981年10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标志着对苏联模式的颠覆以及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再次打开国门。

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幼儿教育改革的开始。这场幼儿教育改革,从课程来看,其实是希望贯彻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高瞻方案所代表的活动课程。步人新世纪,2001年9月,为了配合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课程来看仍然有着浓烈的美式风格,新课程希望整合各种课程模式的优势所在,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各种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就开始不断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但是我们忙于介绍单个的课程模式,更多的是把这些课程模式看成互不关联、截然不同的学习对象。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有其独特的理论流派,而且只有掌握好其中的关系,我们才能在实践上真正理解,并在我们的幼儿活动中找到这些优秀经验的生长点。

何谓课程模式
所谓模式(model),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而在《兰登书屋韦氏大学字典》(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中,把“model”定义为“为了进行模仿和比较而提供的标准或者案例,而标准或者案例的陈述内容可以展示某样事物的结构或者作为复制某样事物的工具”。从词源上我们可以发现,模式其实是一个工业时代的术语,或者更准确地说,模式是工业时代的“隐喻”。把“模式”一词应用到教育上,是班级授课制的变式,也是追求效率的工业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也是如此,它和美国工业时代的教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崇尚效率的美利坚民族性格的表现。


关于课程模式(curricum mimodel),埃利斯•伊文斯(Ellis Evans)认为:课程模式是某个宏大的教育方案(a grand education plan)中的基本哲学要素、管理要素与教学要素的理想性概括,它包含了内部连贯一致的陈述,这些概念性的表述描绘了这个教育方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设计的被预先假定是有效的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教学程序。换言之,课程模式是指一个思维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和一种组织结构,这个思维框架和组织结构决定了教育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管理政策、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伯纳德•斯波德科(BernardSpodek)则认为课程模式是对课程方案的理想化描述,这些课程方案被认为是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被复制或者进行仿效的。课程模式确定了一个课程方案基本的和理想化的成分,同时课程模式充当着指示物和判断标准的作用,以便判断某个正在实施的课程方案在多大程度上靠近理想状态。而美国幼儿教育的课程研究专家斯泰斯•戈芬(Stacie Goffin)则认为课程模式是一个理论架构(theoretical construct),总是和特定的发展理论联系在一起。因此她觉得不如用方案模式(program model)这个术语来替代课程模式,那样更能够增加课程开发的灵活性,让幼儿教育阶段课程的理论基础更广泛,而不是仅仅从心理学中吸取营养。

我国学者朱家雄等人则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订某一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以处理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者方案,而可以成为一种课程模式了”。

本文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基本上把课程模式认定是一种理论框架,它有着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