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英语单词、听英语新闻、练习英文对话,并不是只有年轻学子忙碌这些事情,市老年大学的一群老年人,也会“飙”洋文。他们学看英文字幕,和老外对话,关注生活中接触到的ABC,沉浸在英语学习的乐趣中。 老人也有时髦英文名 不久前,记者来到市老年大学英语口语班,和老人们一起听了堂生动的英语课。这些老年学员可不是光会说“你好”、“谢谢”等常用语这么简单,且看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让人不禁为之叹服:黑板上抄写的是一则关于允许生二胎的英语新闻,其中有不少复杂的长单词,教课的王老师正逐词进行语法讲解,每位学员全神贯注地跟着大声念读、翻译,并时不时地与老师互动,“to water怎么解释?”问题一出,有学员很快抢答“是‘浇水’的意思!”遇上比较难发音的单词,学员们还讨论起重音的问题,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念得十分认真;老师提问某个中文词的英文翻译,也难不倒这群老人,他们很快就大声地报出答案。 阿姨伯伯的英语这么牛,是以前就有基础吗?学员们告诉记者,班上的同学英语水平不一,有的是零基础,有的接触过一些皮毛,有的断断续续学过几年,现在他们已升到了英语班的二年级。如今学英语不分年龄,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在学ABC,阿姨伯伯们学英语的目的也各有不同。班上18名学员,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子女在国外生活,为了以后出国探亲方便,这些老人就学起了英语;另有一些则是对英语感兴趣,想听懂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英语才来学的。 可不是只有都市白领会给自己起一个时髦的英文名,这群阿姨伯伯的英文名也很有意思。如退休前在外企工作的尤伯伯,根据自己的姓“尤”,起了“Eugene(尤金)”这个英文名;吴佩芳阿姨名字中的“芳”字带有花的意思,于是起名“Jasmine(贾斯敏)”,意思是茉莉花。除了有英文名,学员们还像现在的年轻学子一样,课后要做英语作业,背单词、抄课文。记者拿起几本翻看,阿姨伯伯们的英语单词抄写得那是相当认真、工整。 他们曾给老外指过路 学英语需要背诵大量的单词,对年轻学生来说已是一大苦差,换作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那必然是加倍辛苦。阿姨伯伯们说,这一困难没有什么解决的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念读背诵。吴佩芳阿姨说,吃过晚饭后的1—2小时就是英语时间,背不下来的单词就一直反复读,直到记住为止。 虽然学英语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不小的乐趣。班上一位张伯伯就学以致用,曾给老外指过路。他说,有一次在船艇学院附近的十字路口等红灯,看见两个老外拿着手机查地图,似是迷了路,他心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练英语口语的机会吗?于是就主动上前,向老外打起了招呼,“Where do you want to go?(你们想去哪里?)”两位外国人把手机地图拿给他看,因为不会说中文地名,只好指了指屏幕上船艇学院这几个字。结合单词和手势,张伯伯便给老外指起了路。 “以前一点英文都听不懂,现在听到One To Two(意为1比2)等,知道是什么意思,很开心!”班长姚阿姨说,她平时喜欢看球,遇上英文播报比分她听不懂,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学了一年半的英文,这下好了,听比分可难不住她了。 “电视上有些节目或电影,中文字幕下面还会有一行英文字幕,我们就经常关注这些英文字幕,看看能看懂多少,哪个单词学过,意思能不能翻译出来。”朱兆萱阿姨说,“中央4套不是有一个《远方的家》节目吗?下面就配有英文字幕,‘啊,这个词我认识!’‘这个hill学过,是小山的意思!’常常节目倒没怎么看,光注意研究那下面的字幕了。一看到认识的词就激动。”阿姨伯伯们表示,所学的东西在平时生活里能用上,这是他们学英语中最快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