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美国,每4个儿童之中就有一个经历过父母分居或离异。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学习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一个全新的家庭环境。再婚家庭或重组家庭是指那些父母再婚或父母收养了其他家庭的孩子而形成的家庭。刚开始进入这种家庭的时候,由于问题层出不穷,孩子通常都面临着巨大压力。一些孩子沉浸在失去父母、朋友和熟悉的家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其他一些适应能力强的要面对新家庭带给他们的各种压力。 许多孩子对这种全新的家庭关系的稳固性抱有怀疑;亲子关系、家庭行为准则与价值标准的变化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父母不再全心全意关心自己,自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最爱,被人忽视的感觉和亲子教育方式的迥异等,都让孩子的身心饱受折磨。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并建立一套清晰、公平且统一的家庭行为准则与价值标准。 另外,再婚本身也容易出问题。再婚父母在结婚之前就需要做好应对嫉妒和不满情绪的准备。对父母离异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初的家庭永远无法被替代。因此,再婚父母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让孩子适应新家庭里面的亲子教育方式和家庭行为准则;有些父母还需要在和寄养子女培养感情的同时腾出时间单独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以让自己的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并没有发生改变。 继父继母并不好当。有时候,再婚夫妻认为他们深爱对方,因此一切都不是问题。然而,孩子的情绪问题并不是孩子的父母之间有深厚感情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两个成人既为自己也为孩子,真正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个新家庭。带着孩子再婚会让你在婚后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这类再婚家庭我们称为“混合家庭”。毋庸置疑,有些“混合家庭”融合得很成功,如电视剧《布雷迪家庭》中的布雷迪一家。只是,这个电视剧中并没有出现前妻或前夫的角色,这个家庭也没有金钱方面的问题,而且布雷迪夫妇的睿智和耐性也是我们许多人望尘莫及的。 再婚家庭确实问题不少,但是只要营造一种持续的充满团结友爱的^家庭环境,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父母如果想再婚,最佳策略是在真正再婚之前让孩子接受并喜欢即将成为自己继父或继母的那个人。不幸的是,有些父母在离婚之后不停约会,走马灯似地给孩子介绍有可能成为他们继父或继母的人。这种蜻蜓点水似的亲密关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这种短暂的接触。因此,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再婚时最好找一个可以长久和自己及孩子相处的人结婚。结婚伊始,孩子可能会把这个新来的人看成和自己争宠的第三者,因而可能对其心怀戒备、出言不逊。为了化解双方的关系,孩子的父母需要让他们明白:第一,你不会抛弃他们,会平等地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而不是只爱他们眼中的那个“第三者”;第二,让他们喜欢继父或继母并不意味着让他们减少对自己亲生父亲或母亲的爱。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继父或继母单独相处有助于培养双方的感情。 在再婚家庭中,虽说兄弟姐妹间也有互爱互助的时候,但兄弟姐妹争宠的事情却更为常见,而异姓兄弟姐妹间的冲突尤为常见。在异姓兄弟姐妹间产生冲突时,如果父母还在区分“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那这种行为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永久性伤害。这是因为,寄养子女通常会对新家庭处理各项事务的公正性非常敏感。如果再婚家庭里的两个成人在亲子教育和管教方式上存在差异,那他们首先应该解决这个差异问题。 当然,在婚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是最理想的。和正常家庭一样,再婚夫妻也应该在亲子教育和管教方式上达成统一战线,并保证两人间的交流通畅,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不知道该听谁的好的迷惑,也找不到利用一方与另一方对抗的机会。只要父母充满耐心和爱心,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家庭活动及决策制定,并让他们充分体验原本属于两个家庭的各种传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两种情感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及长久。 只要父母及时发现家里的问题并想办法努力解决它们,再婚家庭也未尝不是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再婚家庭让孩子有机会结识更多家庭成员,并且和异性兄弟姐妹一起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经历。在再婚家庭中长大成人的孩子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更懂得容忍和让步的价值,也更能从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获得成长。 对于有些孩子,和睦的再婚家庭还会让他们产生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归属感和舒适感。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有效教育孩子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应该有所不同,但也不要过分强调男女之间的行为差异,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感到满意。当孩子和同伴产生矛盾时,父母需要帮助他们找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案,然后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案,而不是强迫孩子一定要怎么做。父母如果打算分居或离婚,那就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不是他们的错》继父母在抚养寄养子女的时候,会碰到一些特殊问题,但只要夫妻双方在期望值、家庭行为标准和价值观上达成一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