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对家庭的向心力越强,便越能投入家庭事务中,究竟父母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具备表达能力并拥有思考力时,应让孩子多多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并避免对孩子的言论进行批评与否决。 授权孩子安排计划,孩子其实天生就对“家庭”具有归属感,但关键在于父母能否让孩子持续维系,假使父母一味拒绝孩子的意见、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会议,等于是将孩子驱赶在家庭之外,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冷漠、对事情毫不关心的态度。因此,父母必须积极让孩子参与讨论,尊重孩子提出的任何意见,并且适时授权给孩子安排计划,使其从中建立自信,培养他们有效规划与分配的能力。 而在授权孩子企划与执行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并且,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一定要认真配合,尽可能正确且肯定他们所安排的计划。有时孩子因为经验不足或理解能力不佳,导致某些活动无法执行,这时父母必须协助孩子认清现状与难度,以改善孩子的计划与想法。 切勿泼孩子冷水,应以赞赏且正确的方法帮孩子修正,甚至对其安排表示认同与接纳,如“你的想法很好,能符合大家的需求,不过稍加调整会更好”、“你的安排不错,但先算数学会让你的学习更流畅”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愿意调整自己的活动,让其计划更符合期待。 而要求孩子更改他们的计划时,不仅要注意措辞,说话的语气也务必柔和。事实上,这将比严厉的责备更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敬爱。若将“我有些累,实在没体力去动物园玩,可不可以贴心地换个计划呢”与“你们只想到自己,不知道我的辛苦,还要我陪你们去动物园,真不懂得为别人着想”相比,虽然同样是请孩子更换计划,但给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因此,父母在表达建议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语言动作,如表情、神态及肢体行为等。假如父母脸色阴沉地对孩子说:“我觉得这个计划很糟糕,根本没有考虑到预算……”孩子马上就会感受到负面信息——我没有这个能力安排好计划,因为妈妈(爸爸)根本不相信我。所以,当父母要反对孩子的意见前,请先将准备对孩子说的话在心里默念一遍,若用字遣词也让自己感到不舒服,就请换个方式表达,带着微笑与孩子进行沟通。 作为父母,应当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相信孩子的能力,允许他们独立安排活动,甚至也可给予孩子一些问题、责任,让孩子自行解决,在趣味与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更多元的成长议题,使孩子从中取得经验。 例如,文化大学社福系前几年所举办的寒暑活动营,便是以帮助孩子独立思考、自行计划与增进团体合作等为宗旨,给予孩子“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并解决,以此训练他们独立思考与安排计划的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因此,孩子们在其成长过程中,非常希望能得到大人们的认可,而父母可利用家庭事务的讨论,让孩子证明自己的能力,如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预算、商讨较为重要的物品采购……孩子的意见被接纳与肯定,将是他们的能力与自信心提升的动力。 来自《父母为什么教出小皇帝》 王擎天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