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出现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的情形,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所以,从小克服孩子的自私行为,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为此,我建议父母应帮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 分享物质 父母可先由物质分享开始,如糖果、糕点、玩具和故事书等物品。此外,父母还可借由帮孩子过生日,邀请小朋友、亲戚好友等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学会分享,散布快乐。假使孩子有了新玩具或新故事书,父母可请孩子将其带到幼儿园,与同学一起分享,让孩子懂得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的道理。 2 分享快乐与成功 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的成功而祝福,分享别人高兴愉快的事,使其产生快乐和满足感。甚至,当别人成功、赢得比赛、成绩优秀时,也要请孩子真心地为他人感到高兴与祝福,以此培养孩子的风度。 3 在家庭中巩固分享行为 由于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的对象,故父母可安排情境,建立孩子分享的行为。 假使要教导孩子尊老爱幼,应注意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把新玩具分给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有好吃的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让幼儿渐渐培养出分享的行为。 其实,大多数的小朋友一开始都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无论对方拿走什么,孩子都会想办法抢回来。这时就要靠父母的机智与反应了,如当亲戚朋友来家里玩时,父母可以利用反思的方法对孩子说:“你看叔叔带来的蛋糕,他是要与我们分享的喔!他请我们吃蛋糕,我们有什么可以跟他分享的呢?爸爸这边有一些水果可以请他们吃,那你能不能拿些玩具与小堂妹一起玩呢?”借此鼓励孩子主动分享,让孩子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喜悦。 除此之外,父母也不应等客人来时才对孩子做出类似的训练,平时就要经常创造分享的机会。无论是食物、玩具,甚至是电视选台时,都要让孩子意识到凡事必须考虑到其他人,久而久之便能建立孩子体贴的心,自私的恶习也就不会出现了。 父母也应避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决定什么东西应在何时分享,并且父母只能以引导不强迫的方式让孩子真心与他人分享。此外,也要教孩子和朋友分担痛苦,如此将能减少孩子的忧郁情绪,甚至更要教孩子和朋友分享快乐,培养其乐观心态。当孩子学会了分担和分享,他的生活就会布满阳光,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因此,“分享教育”若能做好,不仅可避免孩子出现自私的行为,更可有效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乐观的良好人格,以拥有快乐人生! 千万不可以对孩子这么说: 1. “东西快拿出来给人家,别这么自私!” 2. “这孩子真不懂事!” 3. “你也太小气了吧!” 来自《父母为什么教出小皇帝》 王擎天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