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邻居的小孩,名为“小坚”,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争玩具,即便他正在玩自己的玩具,但只要别人要求,他也会默默给他,丝毫不会反抗。 有一天,小坚骑着自行车到公园里玩,其他小朋友看着小坚那台变速自行车很感兴趣,于是其中一位小朋友便向他借来骑,而小坚也只好默默点头,下车让这位小朋友玩。没想到,其他人看到这位小朋友这么轻易就借到车,便也纷纷向小坚要求骑车,而小坚也全部答应,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 轮番上车,自己则只能在旁边干等,小坚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好不容易车子还回来了,但小坚才刚握住把手,又有一个小孩嚷着要骑车。没想到这位小孩骑得特别久,小坚心想时间很晚,该回家写作业了,但又不敢过去让他还车,于是便在旁边着急等着。 刚去超市回来的妈妈看到小坚又把自己的车借出去而不敢要回来,便因孩子的懦弱与不懂拒绝别人请求而感到既心疼又生气,甚至也担心孩子的物品被强行取走的次数过多,会让孩子越来越怕与人相处,使其个性更为内向。 一想到这儿,小坚的妈妈便直接走到那位孩子旁边,替小坚把车子要了回来。而那孩子在还车的时候,还小小嘀咕了一声:“真小气。”其他小朋友则是一看到小坚的妈妈在旁边,也都散开了。 妈妈边把车牵回来,还边大声对小坚说:“你真没出息,自己的东西,你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要玩,怎么反而被其他孩子抢来抢去,自己都不说话!”听完妈妈的责备,小坚顿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低着头,一声不吭。尽管小坚骑着自行车,但很明显他并不开心。 听完这则事件,我认为小坚根本不愿意借出他的自行车,但是因为他的胆子小,不敢拒绝别人,便勉强自己借出去。而小坚的妈妈则是看到孩子在旁干等的为难神情,既是心疼孩子玩不到自行车,又生气孩子不敢去跟他们要回来,于是为了维护孩子的权益,便“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将车子拿回来,而小坚的妈妈这么做的结果并非保护孩子,反而是剥夺了他学习“拒绝”的机会,这将使小坚的胆子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不敢开口说“不”了。 其实,小坚不懂拒绝别人的情形是有原因的。他的父母经常帮他做很多事,甚至替他做决定,以致孩子不知该如何拒绝他人。例如,有时我在他家做客,每次看到他家里来了小朋友后,小坚的妈妈就会让小坚表现出好客的模样,于是当別的孩子想要玩小坚手上的玩具或吃点心时,她便会因出于礼节而教小坚礼让他人,并极力说服小坚放弃手上的玩具或点心,来满足其他小朋友的要求。而这种做法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父母的教育很成功。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父母的做法却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长久下来使孩子过于压抑自己的需求,最终会造成孩子无主见,随着他人意见而生活的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