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打架是经常性的事情。打架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在孩子间的交往、游戏中几乎又是难以避免的,无论做父母的再三告诫也好,训斥也好,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思维简单,感情直露,自我抑制能力有限,一发生冲突便互施以小拳脚。 在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时,其中多数是不用担心的,但是这些争执可能伤害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感情。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家长常常感到为难:即便错在别的孩子,如果去批评他,也显得自己“护犊子”;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总批评自己的孩子,又会委屈他。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1.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一起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是随时都可能发的事情。打人、推人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祌务件反射,更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经常看到小伙伴之间刚刚还打得哭哭啼啼,一转眼就前嫌尽释,玩在一起了。这是因为孩子有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游戏规则,也许是成人无法理解的,但是成人还是应该尊重他们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在游戏中用自己的方式与对方“谈判”和解,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在冲突中明显地“吃亏”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吃了亏,会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另外一种心‘情继续投入游戏。这种经历也会让他明白自己周围的环境并非那么纯洁,这也是培养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此外,当出现其他孩子抢夺玩具时,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礼貌强迫他放弃自己>匕、爱的玩具,那样会让孩子迷惑不解,甚至非常伤心,让孩子有机会保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孩子与他人产生冲突的问题上,家长应遵循一点:给孩子们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和空间,避免武断地介入孩子们的冲突。有些孩子自己挑起了和哥哥姐姐或朋友之间的争斗,结果却受伤了,接着又扮演了一个无辜者的形象向父母告状,这时家长应警惧不要被这样的孩子所蒙骗。因此,家长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准确地判断何时应远离孩子的纠纷,何时又该介入孩子的纠纷。假如孩子们在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时确实很费劲,家长提供一种选择或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就可能有助于冲突的公平解决。 2. 帮助孩子开动脑筋,讨论解决问题 孩子可能是在没有别的处理办法的情况下争执起来的,父母对他们做些体贴入微的提醒是会有所帮助的。 卡伦、希雷达和罗德在后院的体育场上玩捉人游戏,卡伦的父亲在家里听见她们在嚷:“骗子!”“我说过时间到了!”“这是骗人的!”“哦,没错,你是个骗子!”伦的父亲到了后院,卡伦瞪了布雷达一眼,告诉父亲:“她认为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定所有的游戏规则!” “你们在开始玩游戏之前没有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吗?”卡伦的父亲问道。 “没有。”卡伦回答。 “那么,这也许就是你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先花几分钟制定—些大家都同意的公平的游戏规则吧。你们认为如何?” 就这样孩子之间的冲突化解了。 有时,家长可以运用公平的方法迅速地解决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许多冲突。 5岁的布雷想和他10岁的哥哥约翰在开饭前一起玩半小时,但约翰想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于是他们间发生了争论。父亲从中做了简短的调解后,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公平协议:一起玩15分钟,剩下15分钟作为私人时间。 欧文和安迪都是7岁的孩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他们经常就两人在一起玩什么游戏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往往闹得不欢而散,而下一次聚在一起又觉得“浪费时间”。欧文的母亲建议他们先坐下来,分别列出他们在一起想做的事,然后从中找到一些双方都认为“公平的方案”。他们照此做了,此后他们碰面时都玩得很偷快。 3.当孩子同朋友有发生争执的倾向时,就加以帮助、予以制止,一旦冲突己经发生,则应设法将坏事转化为好事 孩子间的冲突,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又是特别的人生教育。在冲突中,孩子必然直接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孩子间的冲突,一般而言对身体不会有大的伤害,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经受对抗、较量与失望后,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别人的压力。但家长切不可鼓励孩子加剧冲突,而应及时地引导孩子与朋友友好相处,教导他首先检讨一下自己,有责任就要承担;孩子有委屈,想报复,若不是原则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