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产生了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浊立倾向,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与独立生同步进行的是,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他们期望得到旁人的哩解和同情,盼望早日迈人成人的社会中,发展独立性和社会生,这是儿童达到自我与社会同一的必要前提,是儿童教育中重要内容。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本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一切事防都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不能明确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躯壳中。 儿童怎样才能摆脱这个自我封闭的躯壳呢?只有一条洛一参加社会生活,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孩子只有接受社会,才能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即通达事理,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的成长。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显得更为重要。当前的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和生活的普遍社会化而日趋复杂,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现代人,不但要具有自立自强的能力和精神,还必须具有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很多,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同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体验,加上家长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形成任性固执,不知道爱人,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大,性格懦弱孤僻等心理弱点。同时,单元或结构住宅的环境,也不利孩子的社会活动。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我没有兄弟姐妹,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照这样下去,活泼孩子不也就成为笼中的小鸟了吗? 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容易形成孤独感和不合群心理,不少孩子胆小、孤僻,喜欢“单独行动”,造成长期心理压抑,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伤。 孩子们必须走出封闭的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社会活动中,才能健全地发育和成长。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到3岁时就想交朋友,需要小伙伴,这就是社会性的萌芽。一个哇哇大哭的幼儿,妈妈怎么哄他也无济于事,如果过来一个小朋友逗他玩,他立即就会破涕为笑,这是因为小伙伴之间容易形成“共鸣心理”,能互相接受对方的影响。小伙伴的作用是大人所顶替不了的。儿童和亲人的关系是“竖”关系,和同龄儿童的关系是“横”的关系,伙伴们的关系与母子关系不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要求友谊、信赖和合作。这一关系到5岁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时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游戏集团”和“领袖”。 小伙伴们在一起,起到了“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他们在这里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他们开始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是无法与其他儿童交往的,他们必须要遵守伙伴中的“法则”,谁违背了法则就地被排挤,不受欢迎。这样,他们就逐渐从“自我”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密切,它不仅满足了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了社会心理的需要,从这里他发展了独独立性和社会性,增强了自主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 可是,当孩子的社会性萌芽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逐渐枯萎。所以父母们要克服关门育儿的观念,让孩子们早一点到小伙伴中去,到幼儿园中,这样等到孩子一进人小学,就会如鱼得水,迅速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自信自强,健康活泼地成长。 来自《你的孩子是天才》 主编:林馥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