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正在为的孩子从你的怀抱中挣脱,一天天长大,准备松一口气,认为可以不用再围着他团团转时,你可能会发现他越来越不听你的话了。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但社会需要统一的秩序,人类需要一种共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身。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但个体行为要置身于公共准则之下,人需要追求自身的完美,于是,“自律”成为通向自我完善的阶梯。法律的条文是严肃的,也是冰冷的,且往往在事件发生之后才产生效力。自身的约束是感性的,也是充满活力的,它的意义在于使人止于未然。 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忍耐15分钟,你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你的孩子会选择哪一盘呢? 这是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 屈斯克利博士与辽宁师范大学合作进行的一场试验,参加试验的是超过百名3〜4岁的中国儿童。这项试验被命名为“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考验孩子是否能为得到更大的利益而放弃短期收益。试验的结果是:超过80“的孩子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只有20%的孩子选择了等待。也就是说,只有这20%的孩子具备了“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 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一盘巧克力的诱惑是不足挂齿的,然而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巧克力就是全世界。这与大人们所面对的诸多诱惑没什么分别。反过来,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这些在童年时代对巧克力失去自制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为了长期目标,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吗?80“的数字是值得各位母亲警惕的。孩子为什么管不住自己?这是因为缺少自律能力。 世上没有哪一个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了能有出息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更加迫切。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妈妈更是煞费苦心,但是,孩子不一定就能如你所愿地认认真真地学,那又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妈妈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自律的教育。 孩子爱玩是天性,但是不能一味地由着孩子玩去,因为学习对于个体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你的孩子在自律中学习。 孩子的发展,不仅需要自学、自理、自护、自强,也需要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以下的方法,各位妈妈不妨一试: 1.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与对他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现在的母亲们往往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比如期望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母亲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一些孩子的成绩虽好,但其曰常行为却不敢让人恭维,这与缺乏严格的家庭教育直接有关。如果孩子生长在搦爱孩子的家庭里,妈妈给予孩子过分的关注与宠爱,过分顺从孩子的要求,孩子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为自己的事情伤脑筋、动脑筋,也不用借助忍耐来获取家庭资源,那么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然也就没有“关注自己”的意识了。 2.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他们自己的行为体验相结合 人的品质的发展过程是他律到自律,妈妈必须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化为孩子内部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形成要求孩子有亲身体验,比如让孩子想想,买东西时为什么要排队?不排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种体验,使孩子懂得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必须尊重他人的利益,树立一种对等的权利义务观念。 自律,使人不断透视自我、剖析自我、约束自我。“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超越,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