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的益处已不局限于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已有研究表明,幼年接受的食物类别越多,成年后性格的包容度就越大,蔬菜鲜脆、辛烈、清苦的诸多滋味,与幼儿形成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成人应珍惜幼儿尝试不同类别食物的好奇心。 了解幼儿认知的特点是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的前提。为此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幼儿的口头承诺,而应关注其行为,更应分析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粗浅的饮食营养知识。 兼顾食物和进餐的生理及文化意义,拓宽饮食营养教育的视野。饮食营养教育中,应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毫无意义的强迫。比如,可增强幼儿对天然食物的唯美的感官认识,也可从不同民族的进餐姿势、餐具使用、进餐卫生等方面进行进餐礼仪的熏陶。 把持个体心态与群体的平衡,让幼儿获得健康饮食行为的自主建构。应利用良好的群体对个体的有益影响,让幼儿主动向同伴学习,逐步改变进餐不专心、严重偏食等不良习惯。应注意将饮食营养教育的目标锁定挑食、偏食较为严重的儿童全家而不仅仅是儿童本人,让幼儿不仅在托幼机构而且在家庭里都有值得效仿的榜样。 掌握坚持与妥协的分寸,始终如一地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假如幼儿执意要其它食物,成人可郑重地告诉他眼前食物的优点,让其学习适应环境。面对进餐时总想离开餐桌或心思全在玩耍上的幼儿,可以明确地告诉他要么吃要么玩。不要强迫幼儿吃实在不想吃的食物,但点心原则上只为三餐正常的孩子提供。若幼儿在进食方面确有进步,可用口头表扬、玩某种游戏等“非食物手段’’予以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