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是直接输入、输出英文,不需要中文做媒介。如果我们执意 把孩子所学的英文都翻译成中文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旦形成习 惯,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孩子对翻译产生依赖,学了什么必须翻译成中文 才踏实;孩子的英文输入和输出都可能慢一拍,因为他们需要中英切换一 下才能够理解。有时候也可能驴唇不对马嘴,这方面的笑话太多了,其中 最经典的翻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是一个例子。 同事女儿4岁,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同事告诉我,那天女儿学 了表示四种情绪的英语单词,其中有“惊讶’ ( surprise ),妈妈给她 复习的时候问“惊讶”怎么说,发现孩子不知道‘‘惊讶”这个中文词 是什么意思,只好又举例又表演地让女儿先明白了什么叫“惊讶”,然后再复习“惊讶’的英文。4岁,很多认知还在形成过程中,孩子 能够理解“惊讶”的情绪,但不知道它用中文怎么说,却不妨碍她学 英语的“surprise”。有点绕,但意思应该说明白了吧! 中英文中有很多词是不能完全互译的,真正体会和掌握它们不能靠中文 翻译,而是靠大量阅读培养语感实现的。当然,不是绝对不可以翻译,但不 要总翻译,也不要强调一对一互译。如果我们不翻译成中文,孩子就无法理 解,这只能说我们的英文输入太难了,要么降低语言难度,要么借助画面、 动作、故事加以解释。 老师在课上出题,“戒烟”的英文怎么说?大多数孩子都在那 里苦思冥想“戒”这个字对应的英文是什么,但是如果老师说“Stop smoking",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它的含义。这种中英文思维的转换是 需要训练的孩子是否掌握了 “stop smoking” ,不是表现在他们听 到或看到这句话时脑子里能否出现中文“戒烟”,而是在于他们想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英文能否脱口而出、下笔能写。 有些老师在上课时担心孩子不理解,习惯说一句英文,再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听惯了这样讲课的孩子有可能压根就不再关注老师的英文指令了,而是等待老师说出后面的中文指令。更有一些全外教机构给每个外教搭配一个中教助理,外教说一句英文指令,中教翻译成中文指令,这样“周到”的服务我们还是慎重选择吧。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曹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