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幼儿园管理_安全管理_

幼儿园安全管理也要“适度”?

时间:2013-06-14 16:03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英蕊 点击:
分享到:
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标杆,幼儿教育同样如此,近年北京、河南等地幼儿园连续发生的两起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安全管理和危机防
 

    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标杆,幼儿教育同样如此,近年北京、河南等地幼儿园连续发生的两起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安全管理和危机防范的深刻反思。怎样才是安全的,怎样的安全才是合适的。

    幼儿天真可爱,不谙世事,对于危险同样懵懂无知,需要成年人的监护与帮助,同时幼儿也是活泼好学的,对于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事例有很强的感知力也有自己的理解。幼儿是社会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幼儿教育承载了巨大的期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鉴于此,幼儿园建立适应社会和家长要求并得到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的“幼儿园安全理念”和“幼儿园安全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适度安全”理念的提出

    安全从来不是绝对的,适度的安全才是合理的、可行的。据悉许多到国外幼儿园参观的中国教师看到外国孩子拿着锯子或斧头等锋利的工具正在认真地敲着钉子时,总会瞠目结舌、惊叹不已,这在中国的幼儿园里是根本看不到的,这些在大人看来很危险的工具是不可能提供给孩子的,因为只要是危险的,家长们都会尽可能的避免孩子接触受伤害。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国外家长在“什么对孩子是安全的”这一问题存在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家长常常不愿孩子直面困难,而在国外家长普遍的认同是:孩子在活动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不必为一点小伤而“大惊小怪”,被保护过度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没有用”。思维的差异导致安全管理模式的差异,有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幼儿园多举行户外活动,一方面又希望幼儿园对孩子的监护天衣无缝,不要出一丁点的差错,这种悖论时常引发家园争执。而有的教师心理压力过重为防止幼儿受到伤害而限制幼儿在户外活动,即使在户外,也不允许孩子自由活动。消极的防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理念的冲突阻碍有效的教学,为此幼儿园有必要将“适度安全”的理念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取得家长的认可,在家园合作下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安全管理包括人、制度、环境三个方面

    1、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

    保护儿童生命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幼儿在园安全的监护责任人首先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一方面积极培养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为孩子创设安全、快乐、温馨的心理精神环境,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安全和信赖。

    幼儿教师作为家园沟通的联系人要掌握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将适度安全的理念延伸到每个家庭,与家长达到共识,努力营造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在遇到和孩子有关的重大的家庭突发事件时,教师和家长更应相互配合积极引导、疏导孩子情感上的恐惧和不安,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作为“适度安全”理念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则要将自己定位成为孩子们活动中朋友,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与众不同的“刺激”玩法当然在给孩子以充分自由前,必须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和自我保护方法,避免受伤害。教师要用最简单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安全措施来教育孩子如何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教授他们一些应对的方法。在教育时信息应清晰明确,直接告诉孩子怎样玩是危险的,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这样做是不行的等等。如当孩子第一次接触某一新器械时,教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年人,应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分享可能有哪些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孩子活动时反复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

    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支持者与合作者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会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幼儿园应与家长积极联系沟通,为家长创造机会,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来。如安全活动的家园互动,以亲子活动为方式的安全游戏,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安全,为安全教育出谋划策。此外邀请交通、工商、消防等单位讲解一些生活安全常识,如出行的安全、食品的卫生、遇到火灾怎么办。出示一些图片,观看相关录象,进行实地操作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2、健全严格的安全制度是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

    首先,要不断健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仅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前的预防制度,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后的处理制度。要加大力度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如门卫制度、接送制度。

    其二,定时召开全园和年龄段的安全常规会议。先由各班教师、保育员对本班近期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小结,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出相应措施,在年龄段的安全会议中分享经验、解决疑惑。年龄段的安全会议,针对性强,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及时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其三,重视几个关键环节并有相应措施。每年的新生入园,都会有许多幼儿情绪不稳定,此时最容易出现幼儿走失现象,所以教师要做好防范措施。如:给新生挂上姓名牌,随时点名,创设温馨的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教师产生信赖,门卫随时要把好大门等等。园里有比较重大的活动时,如“教师观摩活动”“六一会演”、“家长开放日”教师常常忙于准备活动,对班级的管理会有所放松,此时最容易发生事故。因此这时段要求教师对工作考虑周到,人员分工明确,随时关注个别特殊幼儿,保证孩子在教师的监护下活动,以减少事故发生。在日常管理中则要抓好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如:来、离园、户外活动、盥洗、用餐、午睡等几个易发生事故的环节,注意防范。教师要随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契机开展教育。如有幼儿的手指被门夹伤,让幼儿观察手指受伤带来的不便,感受该幼儿受伤的痛苦,了解意外事故的后果,这样更容易让幼儿引以为戒。

    其四,事故预想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有效方法。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要冷静应对,妥善处理。如何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处理有序、措施到位呢?这就需要平时做好事故预想方案,特别是在要举行重大活动前要进行周密的方案设想,制定相应的预想方案,对应急处理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有目的地预想到发生危险的种种可能,才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或最大程度减轻事故后果。因此事故预想应列入幼儿园的安全制度。

    3、安全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① 幼儿园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专门进行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外,还要将安全教育渗透、整合到其他的领域。在环境创设时增加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醒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在上下楼梯的墙壁上贴上醒目的提醒语:上下楼梯请靠右;楼梯上不打闹。在活动室的插头处贴上标记警示孩子不要触摸。为孩子创造参加社会安全教育活动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模拟训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孩子由于年龄小,对那些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是很难掌握的,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自我保护。因此要经常组织幼儿进行各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参观,组织幼儿进行逃生、自救等模拟训练。如: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员叔叔的工作,观看消防员救火演习并亲身实践如何逃离火场。在安全教育中还可采用角色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扮演相应角色,处于情景中了解遇到困难和危险时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让幼儿扮演交警、司机,了解交通规则,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② 据统计户外活动是儿童受伤最易发生的场所,为有效克服这种“环境效应”幼儿园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同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例如在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塑胶垫子,尽量使用原木玩具,将直楞直角改为圆边、圆角。“适度安全”的思想认为儿童不是生活于纯封闭、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的,只有让他们在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中去冒险,去体验,才能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③ 保护与锻炼并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健康领域目标取向表明在幼儿教育中既要重视让幼儿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能力,又要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幼儿动作敏捷性和灵活性,还能提高行动反应能力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动作发展比较迟缓的孩子在活动中易受伤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缺少锻炼动作不灵活。因此可以利用体育锻炼及专门的活动来增强孩子的跑、跳、躲闪等快速反应能力,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社会在变革,安全的观念也在革新,那种“温室无菌”型的安全保障思维正逐渐向拓展型安全适应性的新观念转变。幼儿园探求建立的“适度安全”管理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虽然它的执行还需幼儿园与家长们长时间的沟通磨合,但必将为幼儿教育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