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教育独家对话巴别鱼国际教育校长赵金海—— 凤凰网教育:前一段出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新闻,说央视的一位记者用非常地道的中国式英语去采访国外的一个官员。 赵金海:对,非洲的。 凤凰网教育:他全程都在用非常道地的中国式英语进行采访。 赵金海:对对对,我也听了,就是他确实说的是非常标准的中国式英语。 凤凰网教育:对,而且他说的非常的熟练,非常的自然。 赵金海:但是我听他,因为他只说了一两句话,因为这就听不出来,他的真正的语言功底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这一两句话,只能听出他的语音语调是没问题的。所以也不能太过的去挖苦他,但是呢,他的这个说英语的方式,怎么说呢?我也持悲观态度,他很难改变了,因为他的这种发音,因为我只能听出来他的语音语调这个层面,表达有可能,他是提前准备的,因为我听他说的时候,那个节奏很平缓,也有可能他是把那个句子先写好,背下来。所以他真实的英语水平我就没办法去评价,单说他的这个,从这个语音,从这个语调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他其实涉及到一个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石头的石。他是因为就是前面的输入、交互这两个阶段,这个积累的不够多。因为在,我说的积累不够多,不是说他学上的少,因为在学校里边是几乎,其实你没有积累太多的输入、交互的部分,因为你积累的都是什么?都是背单词、语法。而我说的真正要输入的是那些音频视频的那些标准的这种声音、图像这些东西的输入很少。 当然这个输入到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它内化成你自己的本能的时候,你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给它输出出来。但是他就可能是说英语说的太早了。说英语说的太早,其实他输入的不够。在他的比方说,他正确的发音听的太少,这个话也不太严谨,不叫正确的发音,就是相对正确。其实在西方各种口语化是很多的,就是说以英文为母语人士的这种发音与音调输入的太少,这种情况下他是以咱们汉语的发音的这种思维习惯去再现这个英语的发音。他说的过早的时候,因为你说的时候,我刚才说了,大脑是快速在这里处理那么多的信息,然后再各种干扰,着急的情况下,你就顾不上去修正你的这个发音,所以你说越多,石化现象就越严重,你就把你的这种中国式英语练的就。越熟练。我就举个咱们中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房地产的一个老总,我跟他也是老乡,他是天水人,我是离天水也很近。你看他已经在北京待了这么久,但是你去看他的采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那个普通话,那个发音,绝对是地道的甘肃式普通话。他不是说他没有这个语言环境,他不是说没有这种机会去练的,就是因为他过早的进入了,就是因为他的普通话没有足够多的音频、视频的输入的情况下,然后来到北京来发展,说普通话,他一辈子也改不掉了。因为年轻人现在是天天看电视,看新闻,看电视剧,看电影,这个普通话是有很多,各地它有方言的影响,但是他输入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普通话说的越来越好。 凤凰网教育:对。 赵金海:而年轻大的呢,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看电视、看电影都很少,这种输入很少,所以他的普通话也就很难做到这样,说的很标准,就一样的道理。 凤凰网教育:那其实就是刚才赵老师说到的也是您之前提到的几个误区,比如说这个背单词,然后另外就是这个语法,另外就是这个发音,那这个发音的话,您是鼓励大家多多说,但我刚才听您那个分析的话,我又胆怯了,又不敢多说了。 赵金海:我不是鼓励大家多多说,是在适当的时机多多说。 就是什么呢,尤其是在你的学习的开始阶段,尽量不要去说,因为刚才说了嘛,有这个石化现象,你说的越早,当你输入的不够多的时候,你石化现象就影响非常大,你在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就是说你练多长时间之后,你就可以出去说了。就是你得根据你自己的情况,然后你自己练的过程当中,我说的说是指的是实际场景下的说,输出。练的时候呢,比方说你可以。 凤凰网教育:就是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