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专家观点_

把外语打碎了再想“破镜重圆”太难

时间:2013-10-12 17:57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凤凰网教育独家对话巴别鱼国际教育校长赵金海 凤凰网教育:您今天能否给我们的网友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和途径? 赵金海:我打个比方,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破镜重圆
 
凤凰网教育独家对话巴别鱼国际教育校长赵金海——
 
凤凰网教育:您今天能否给我们的网友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和途径?
 
赵金海:我打个比方,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破镜重圆”,为什么会把这个词作为一个成语呢?就是因为破镜重圆太难得了,破竟是几乎不可能有的,你把所有的玻璃碎片,你拼在一起,你在里面一看,你永远看不到你完美的形象,因为那个裂缝是补不上的。想象一下我们前面说的那个学习方法,你把语言也给摔碎了,把它摔碎成单词,摔碎成语法,摔碎成发音,你觉得用等式的方式把它拼起来,你觉得好像是语言。就跟刚才你把一个镜子摔碎了拼起来一样,它已经面目全非了,它已经不是语言本来的面目了。
 
所以说我做这个比喻的意思就是说,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一个大前提,你要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去看,不要去肢解它。我为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了,我们很多人就走入误区,哪一个点,就是包括我们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人,随便这个人想了一个背单词的方法,出来就某某单词大法。又谁搞了一个说我只要背多少句句子,就怎么怎么样,又弄一个什么英语900句,多少句。这些各种大法就是满地而生,跟“神棍”一样。
 
但你要认清,只要这种方法是只针对某一方面的(就是不可取的)。我绝对不会选择一个专门背单词的书,一个专门弄语法的书。(语言)首先要看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大前提。
 
另外各国语言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得出来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是接触不到这些比较前沿的这种学习方法,理论。
 
国外有著名的语言学家提出过一个很好的一个架构,他把人的大脑接收语言的这种各种的规律整合到一起,他起了一个名字叫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个特殊的“设备”,你的大脑其实有一种获取语言能力的机制,你要做的就是符合它这个机制去开动它,然后语言就源源不断地装进去了,然后你就源源不断地就能输出了。
 
凤凰网教育:这个听起来很神奇。
 
赵金海:我跟你先简单说一下他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有点理论化,就是说,语言我们可以大概分这么几个阶段,一个是输入阶段,然后输入了之后有一个交互阶段,你去处理加工,把它内化成你自己的能力,然后再有一个输出阶段,然后你能说出来,其实整个这个阶段完成了才能叫做你把语言学完了,我在这儿插一句,我们传统的语言学习仅仅停留在输入阶段。
 
老师上课的时只有他一个人在讲,学生顶多就是带着读一下课文,那不叫交互,也不叫输出,他只有老师输入,本身这个环节就是不完整的。然后输入还有很多的问题,输入阶段你要怎么样,你的大脑其实在接收语言的时候,是特别容易获得是那种直观的,比如说视觉的东西,音频的东西,然后整个这种场景,感受,所有这些东西,你的大脑会非常快速的去处理。
 
所以输入的阶段,你要有大量的这些肢体上的、声音上的、视觉上的这种感官丰富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这个层面,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前提。然后语言其实它有一个假设叫自然顺序假设,也就是说,我们学校里边的教材,一般在编的时候,它是按照语法的由简单到难。
 
而人大脑在接收语言的时候,这个顺序并不是按语法的简单到难,它是有自己的一个顺序的,而那个顺序是语言它本质的一个顺序。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教材如果尽量多的,不管是教材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好,符合这个自然的顺序,你的大脑就会按部就班的一点一点地去接收它。
 
当然了,这还只是一个输入的内容方面,然后输入的时候,符合了各种这样的规则之后,你并不是一下就进入你的LAD,不是一下进入的,在这儿我们人就是有很多的这种情绪,感受,这个它是一个,就跟一个过滤网一样,一个防护罩,你在这儿输入进来了,你大脑用这个防护罩就防护起来了。
 
这个情感过滤这个部分,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有三种情感,一个是动机,一个是自信,一个是焦虑。当你的动机高,自信高,焦虑低的时候,这个过滤网打开了,就直接输进去了。但是相反,当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处在焦虑的情况下,然后不断地受挫折,自信心受打击,然后并且你觉得这个学语言对你来说意义不大,没有多少动机,这个时候,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材,再好的视频,对你来说,都会被你屏蔽出去,所以情感过滤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下,就要给他创造一种不断地让他获得成就感,让他有自信心,让他有动机,让他没有焦虑,这个时候他才能够打开过滤,接收语言的输入。当输入了之后,这个过程当中,你的大脑就会快速地接收,但是如果你输入的是另外一种东西,理性的东西,刚才说的是视觉、音频这些都是感性的。
这种“输入”我们现在中国的一些专业的书籍里面,把它直接翻译成“习得”。然后把那种理论性的,语法这些理性的东西,它叫做“学得”,然后学得他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几乎没有多大的帮助,它的作用在哪儿呢?作用在你输出的时候,它起一个监察的作用。
 
你想就是你学的语法知识就像一个秘密警察,盯在那儿,你说话之前,说话的同时,说话的之后,它一直在起作用。如果你“学得”这个部分,特别的多的话,这个作用就特别明显,你在说话之前,你就会想,我应该用什么语法,你大脑会主导,说的过程当中,你还会同时,你大脑快速的,快速的,一方面在说,一方面这个语法说错了,赶紧改,换一条路子往下说。然后到说完了之后,一回想,我刚才是不是又说错了。
 
就是这个过程当中,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干扰,语法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它不是语言学习者学的,它应该是谁来研究呢?是语言学家,语言教育者,他们可以去研究,帮他们系统化的理解语言。而学习者你不需要去学这个东西,不去学不代表你没有掌握,你用这种,刚才说的学得方式符合语言规则的这个东西进来了,你就会以符合语言规则的方式输出去。
 
所以这就是最快的捷径,直接进来,你把你的情感过滤打开,符合输入的这些东西,输进来,然后内化一下,再说出来。这就是我说的,其实这就是真正的最快速的最捷径的方法。而它并不是某一个说我背个单词就行,我背个句子就行,它不是这样的。
 
凤凰网教育:听您说了之后,我觉得好心疼啊,我之前买了好多语法的书,单词的书,看来要扔掉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