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激励宝宝 宝宝大多在2岁半以后就能体会到有玩伴的乐趣了。他到了4岁左右,尤其喜欢和小朋友玩合作性游戏。一旦找不到玩伴,一些宝宝就会感到无聊、失落,觉得没有小朋友,一个人玩很孤单。但是,即便是跟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宝宝们也不希望时时彼此交融,而是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4岁的于阳和3岁半的郭依依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但是两人玩做饭的游戏时却会不停地发生争执。原因是阳阳想用树叶当菜,用雪当盐,而依依常常往阳阳锅里抓一把土当盐使。这样的举动经常使两个伙伴的关系突然恶化。于是,在他们拉开“战事”之前,阳阳妈就对阳阳小声说:“你反复说不跟依依玩了,可她就是不离开你,你要想办法让依依自己也做一个菜,做好了俩人比一比,看谁的味道好,这样她就不会随意往你的锅里放东西了。” 这个方法果然灵验,因为宝宝的好胜心都是最强的,都想争第一。在妈妈的帮助下,阳阳就让依依自己也做一个菜,然后和自己比比。依依在阳阳的建议下,果然自己去做菜,不再给阳阳捣乱了。阳阳拒绝依依的目的达到了,而两个宝宝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俩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描述得几近完美。 要让宝宝学会拒绝别人,有时候直接拒绝往往会引起矛盾。而换个方式,像故事中阳阳妈妈教阳阳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达到拒绝的目的,还能强化两个宝宝的友谊。 让宝宝学会体验他人的感觉 宝宝有时候虽然任性、自我一点,但是本质却是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会给小伙伴带来不愉快时,心里也会感到不是滋味。家长所要做的,就是给宝宝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方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前文中的杨洋妈妈,在去游乐场的路上就问杨洋: “如果你去小雨家,高兴地玩她的玩具,这时她让你走,还往外推你,你髙兴吗?” “不高兴。” “如果她说想早点去,能早点回来,等她回来一定和你玩,还会拿 —些你没玩过的新玩具给你,你会怎么说?” “那我就说,好吧,你可一定得早点回来。” “你刚才那样对小雨好吗?” “不好,我要是让她下午来家里玩就好了。” 当宝宝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宝宝也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决定,轻而易举地达到拒绝的目的。 商量也是一种交往技巧 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地“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亮亮小朋友,不想把过山车给辉辉玩,抱着车跑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与其如此,不如找一个理由,和辉辉商量,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 比如可以对小朋友说:“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太危险了,碰着你准得流血。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 遇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宝宝,也可以这样说:“我的车快没电了,我先玩一会儿,明天换了电池再给你玩行吗?” 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很快,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就不一定会记得明天了。用这样商量的口吻拒绝小伙伴的要求,不仅能守住自己喜欢的玩具,还能避免一场争吵丨 泰然面对他人的拒绝 即便是在宝宝小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在宝宝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只有在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 3岁的堂堂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拿不到手就哭,要不就让爸爸妈妈去跟小朋友要。父母当然不能代劳,于是堂堂就大发脾气,哭闹不休。父母采取冷处理,等堂堂平静之后再跟她讲道理。 当堂堂哭闹够了,妈妈就告诉她,每个宝宝都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家的东西堂堂没有,堂堂有的别人也可能没有。但如果堂堂能和小朋友换着玩,一件玩具就能换来很多种,宝宝们就都能玩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后来堂堂接受了这种方法,每每如愿,偶尔碰了“钉子”,堂堂也能一脸的无所谓,一会儿又能发现新的目标。因为她已经尝到了“交换”的甜头,你不跟我交换,我还可以找别人交换呢!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要拒绝别人的时候,也有被别人拒绝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宝宝日后的正常交往关系,家长应尽早引导宝宝学会恰当地拒绝他人,也帮助宝宝接受他人的拒绝。这不仅是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将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 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成为人云亦云、缺乏自己主张的人,有时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