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他们会为孩子选择各种各样好看的书,但是有时候又会有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他会看书吗?我有必要给他买书吗?”这些顾虑反映了成人往往将“看书”等同于“阅读文字”。其实,学前儿童的阅读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在看书时,孩子关注的不是书中的文字而是画面,他们对图书的理解最初是“猜”出来,而不是直接从汉字中读出来的。 不识字的孩子同样会看书,翻看儿童读物时,他们对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图案同样兴致盎然,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在图案旁边的一团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是人类用来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字。科学研究表明,三四个月的孩子就有了对色彩的感受力,父母这时候就可以给孩子看书了。只是这时的“书”最好是一些单幅的彩色画,使他们从鲜明的色彩中获得视觉刺激。到了1岁左右,父母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色彩鲜明、画面清晰、背景简单(免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形象真实可爱的图书。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可以指着画面上的物体,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气球”、“这是绿色的草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书的内容可以逐渐丰富,画面可以逐渐复杂、抽象,文字也可以相应增加。 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孩子,父母需要随时和他们进行言语交流。因为只有为孩子提供有声的交流环境,让他们经常能听到成人的话语,他们才能顺利地学会说话。孩子识字也是同样的道理,从不识字到识字,孩子内在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给暂时还不识字的孩子看书是十分必要的,它相当于一个前期准备。父母要尽可能多给孩子接触文字的机会,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父母可以边说边用手指在相应的文字下面移动,但是不要强迫孩子看这些字或者跟随你的手指读这些字。因为这时候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识它们,而是让孩子感觉到这些符号原来是有声音的,而且可能跟这些实物图案有关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识字和成人有很大差别,成人看一个字往往会注意它的笔画、意义等,孩子是整体模式识别。他们眼中的字只是符号,是有一定含义的符号,对于每一个字的具体笔画并不在意。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而且不能心急,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识字数量。这样不仅对他们学习书面语言不利,让孩子过早地认读图书中的汉字还使孩子失去通过猜测等方式从图中直接领会图书的内容展开想象的机会,有可能影响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还有可能影响他们以后阅读能力的获得。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