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群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说话,突然不知何故某个孩子站在那里涨红着脸说不出话,甚至还会大哭起来。这表明这个孩子有可能遇到了表达的困难或挫折。当孩子在表达过程中遇到挫折,家长首先要注意观察、分析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其表达出现了困难,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孩子能够继续说下去。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出现挫折,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不知道应该采用何种词语或句子。在讲话或者陈述某件事情时,孩子经常会说着说着就不知道如何表达。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通常会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来,寻找他们熟悉的目光,请求帮助。这时候,作为听众的成人应该注意去体会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尝试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试探孩子究竟想说什么,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想法的表达方式,继续流畅地说下去。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一般就能够记住该词或该句,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他们就能够轻松顺利地解决问题。 (2) 想不起具体的表达内容。有的时候孩子出现讲不下去的情况是因为想不起具体应该说什么内容了。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且,越是着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成人可以在一边提示孩子表述的思路,引导孩子说下去。成人可以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的思路走出困境,找回自己对人、事、物 的感觉。作为成人,可以凭借当时出现在眼前的实物和情景,也可以根据自己脑海中已有的记忆进行陈述。但是作为孩子,因为他们的经验和表象积累不足,他们不能完全凭借记忆进行讲述。因此,当孩子要讲述某件事情时,成人可以给孩子一个与讲述内容有关的物品,凭借提示物品,孩子比较容易清楚自己的思路。 (3) 突然感到紧张、害怕或者羞涩。学前儿童,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经验不足,在讲述过程中会突然感到紧张、害怕,遇到有不熟悉的人在场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感到羞涩,而不再说话。成人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平时的表现,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境,猜测孩子会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出现中途“卡壳”,试着用语言或者通过亲密的搂搂、抱抱,使孩子解除紧张羞涩的情绪,提示孩子 继续谈话的主题,使孩子顺利地说下去。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